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对信号电缆电磁影响若干问题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高铁发展现状 | 第12页 |
·高速铁路电磁环境的特点 | 第12-15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20页 |
·研究的技术思路及重点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本文各章内容简述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高速铁路对信号电缆影响的新特点 | 第20-28页 |
·接地方式的变化 | 第20-23页 |
·综合接地系统概述 | 第20-22页 |
·综合接地系统的优点 | 第22-23页 |
·综合接地系统的缺点 | 第23页 |
·AT 供电方式的普遍采用 | 第23-26页 |
·AT 供电方式简介 | 第23-25页 |
·AT 供电方式的优点 | 第25-26页 |
·AT 供电的不足 | 第26页 |
·高铁其它技术带来的变化 | 第26页 |
·以高架线路为主 | 第26页 |
·采用整体道床 | 第26页 |
·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多导体传输线理论 | 第28-59页 |
·多导体传输线方程 | 第28-42页 |
·从麦克斯韦方程积分形式的推导 | 第29-36页 |
·从单位长度等效电路的推导 | 第36-38页 |
·单位长度参数矩阵L、C、G 的性质 | 第38-42页 |
·正弦稳态激励的MTL 方程 | 第42-52页 |
·正弦稳态激励的MTL 方程 | 第42-44页 |
·双导体传输线的链路参数表示 | 第44-48页 |
·多导体传输线的频域解 | 第48-52页 |
·终端条件 | 第52-58页 |
·戴维南等效 | 第53-55页 |
·诺顿等效 | 第55-56页 |
·混合表示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牵引供电系统多导体传输线模型分析 | 第59-80页 |
·高速铁路复线 AT 系统等效链路网络 | 第59-63页 |
·节点阻抗矩阵和导纳矩阵 | 第63-79页 |
·并联元件的节点导纳矩阵 | 第63-73页 |
·串联元件的节点阻抗矩阵 | 第73-78页 |
·关于牵引网端部的处理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信号电缆受电磁影响分析 | 第80-111页 |
·牵引供电系统正常情况下对信号电缆的影响分析 | 第80-84页 |
·计算公式 | 第80-81页 |
·模型参数及计算条件 | 第81-82页 |
·牵引供电系统正常情况下对信号电缆的影响分析 | 第82-84页 |
·牵引供电系统故障对信号电缆的电磁危险影响分析 | 第84-93页 |
·地电位升对信号电缆的影响分析 | 第93-100页 |
·信号电缆单、双端接地分析 | 第100-109页 |
·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六章 复线AT 系统参数对防护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111-124页 |
·机车位置对防护效果的影响 | 第111-113页 |
·AT 漏抗和间距对防护效果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钢轨对地漏泄电阻对防护效果的影响 | 第115-123页 |
·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七章 降低牵引供电系统对信号电缆影响的技术措施 | 第124-125页 |
·信号专业应采取的措施 | 第124页 |
·牵引供电专业应采取的措施 | 第124-125页 |
结论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7页 |
附录 | 第137-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主要科研项目 | 第140-141页 |
详细摘要 | 第141-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