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逆流色谱法对玉米须及废次烟草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6页 |
·玉米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玉米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黄酮类 | 第16页 |
·甾醇类 | 第16页 |
·皂苷 | 第16页 |
·多糖 | 第16-17页 |
·尿囊素 | 第17页 |
·玉米须药理活性研究 | 第17-18页 |
·降血糖作用 | 第17页 |
·抗菌作用 | 第17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7-18页 |
·利尿及抗结石作用 | 第18页 |
·对循环系统和肝的作用 | 第18页 |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第18页 |
·抗衰老作用 | 第18页 |
·毒性 | 第18页 |
·黄酮化合物的研究 | 第18-26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第19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 第19-21页 |
·提取 | 第20-21页 |
·分离 | 第21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和结构研究 | 第21-26页 |
·鉴别 | 第21-23页 |
·结构研究 | 第23-26页 |
·茄尼醇的研究进展 | 第26-30页 |
·茄尼醇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 第27页 |
·茄呢醇的功能 | 第27-28页 |
·茄尼醇的检测方法 | 第28页 |
·烟草中的茄尼醇的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国内外茄呢醇提取工艺及应用现状 | 第29-30页 |
·茄尼醇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 第30页 |
·大孔树脂 | 第30-31页 |
·高速逆流色谱 | 第31-34页 |
·HSCCC新进展 | 第33-34页 |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与思路 | 第34-36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4页 |
·本课题的思路 | 第34-36页 |
第二章 黄酮分析检测方法 | 第36-4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6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6页 |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总黄酮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6-37页 |
·芦丁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6-37页 |
·样品的处理及制备 | 第37页 |
·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7-38页 |
·HPLC实验条件 | 第37-38页 |
·HPLC流动相磷酸浓度的选择 | 第38页 |
·结论 | 第38-42页 |
·标准品及样品HPLC图 | 第38-40页 |
·HPLC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玉米须中黄酮的提取与分离 | 第42-46页 |
·材料及仪器 | 第42页 |
·材料及试剂 | 第42页 |
·仪器 | 第42页 |
·玉米须黄酮浸膏的制作 | 第42-45页 |
·玉米须中黄酮最优提取条件的选择 | 第42-43页 |
·最优条件的选择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玉米须中异鼠李素 | 第46-49页 |
·材料及仪器 | 第46页 |
·材料及试剂 | 第46页 |
·仪器 | 第46页 |
·大孔树脂的选择 | 第46-47页 |
·大孔树脂静态实验 | 第47-48页 |
·静态吸附实验 | 第47-48页 |
·静态解吸实验 | 第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第五章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玉米须黄酮化合物 | 第49-57页 |
·材料及仪器 | 第49页 |
·材料及试剂 | 第49页 |
·仪器 | 第49页 |
·高速逆流色谱溶剂体系的选择 | 第49-56页 |
·分析型HSCCC | 第50-51页 |
·半制备型HSCCC | 第51-55页 |
·结构鉴定 | 第55-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57页 |
第六章 HSCCC分离废次烟草中茄尼醇 | 第57-60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7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57页 |
·样品分离操作 | 第57-58页 |
·HSCCC实验条件 | 第57页 |
·HPLC条件 | 第57-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0-62页 |
·论文结论 | 第60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71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