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科技馆作为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资源之一 | 第10-11页 |
| ·学校教育对于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影响 | 第11页 |
| ·重视和加强科技馆与学校教育之间联系的意义 | 第11-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13-16页 |
| ·研究过程 | 第13-14页 |
| ·第一阶段——调查相关文献和著作,做出综述 | 第13页 |
| ·第二阶段——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 | 第13页 |
| ·第三阶段——开展对学生、教师和科技馆布展的调查 | 第13-14页 |
| ·第四阶段——整合研究成果,提炼基于科技馆的校本科学课程开发基本原则 | 第14页 |
| ·第五阶段——编写课程案例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 ·文献研究 | 第15页 |
| ·调查研究 | 第15-16页 |
| 第三部分 研究基础 | 第16-34页 |
| ·科技馆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16-23页 |
| ·国外研究基础 | 第16-2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 ·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 | 第23-27页 |
| ·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 第25-26页 |
| ·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 第26-27页 |
| ·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27-29页 |
| ·基本理念与准则 | 第27页 |
| ·课程目标 | 第27页 |
| ·内容标准 | 第27-29页 |
| ·对学校师生的调查 | 第29-31页 |
| ·对学生的调查分析 | 第29-30页 |
| ·对教师的调查分析 | 第30-31页 |
| ·对中国科技馆的调查 | 第31-34页 |
| ·展品内容及形式 | 第31页 |
|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对化学相关展品的分析 | 第31-32页 |
| ·结合9 年级化学课程标准对适合引入校本化学课程的展品内容分析 | 第32-34页 |
| 第四部分 基于科技馆的校本科学课程(7-9 年级)开发 | 第34-41页 |
| ·基本理念与课程目标 | 第34页 |
| ·课程内容的选择 | 第34-37页 |
| ·以科技馆资源为基础 | 第35页 |
| ·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 | 第35-36页 |
|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依据 | 第36页 |
| ·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兴趣 | 第36-37页 |
| ·选择能够反映现代科技、体现STS 的内容 | 第37页 |
| ·课程内容的整合 | 第37-40页 |
| ·以学生的心理逻辑为主,兼顾知识的学科逻辑 | 第37-38页 |
| ·结合科技馆展品的特点 | 第38页 |
| ·学科内与学科之间的协调统一 | 第38-39页 |
| ·体现设计者独特的思想 | 第39-40页 |
| ·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 第40-41页 |
| 第五部分 实施建议 | 第41-48页 |
| ·课程实施建议 | 第41-43页 |
| ·课程的准备 | 第41-42页 |
| ·关于活动的形式 | 第42页 |
| ·活动后的反馈 | 第42-43页 |
| ·给科技馆的意见 | 第43-45页 |
| ·为教师提供校本科学课程的相关材料 | 第43页 |
| ·对展品设计的建议 | 第43-44页 |
| ·对场馆环境的建议 | 第44-45页 |
| ·“BMW 清洁能源”主题的校本化学课程设计案例 | 第45-48页 |
| 第六部分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 ·本研究的结论 | 第48页 |
|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第48-49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附录 | 第5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