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机组汽轮机高温部件变形及蠕变寿命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圆柱体系导热问题的研究 | 第12-13页 |
| ·汽缸轴向膨胀的研究 | 第13-14页 |
| ·高压内缸变形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转子温度场及热应力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材料的蠕变寿命损耗模型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 ·本文主要的工作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圆柱坐标系下瞬态二维温度场数学模型 | 第17-45页 |
| ·有限长圆筒壁二维非稳态导热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8-21页 |
| ·非稳态导热方程 | 第18页 |
| ·边界条件 | 第18-19页 |
| ·数学模型的求解 | 第19-21页 |
| ·分离变量法求解导热微分方程 | 第19-20页 |
| ·特征函数、特征值和范数 | 第20-21页 |
| ·有限长圆筒壁二维温度场解析解 | 第21-42页 |
| ·内壁为第三类边界条件、外壁绝热 | 第21-28页 |
| ·圆筒壁初始温度分布为常数 | 第21-25页 |
| ·圆筒壁初始温度为已知分布函数 | 第25页 |
| ·C_(mp) 递推公式 | 第25-28页 |
| ·外壁为第三类边界条件、内壁绝热 | 第28-36页 |
| ·圆筒壁初始温度分布为常数 | 第28-32页 |
| ·圆筒壁初始温度为已知分布函数 | 第32页 |
| ·C_(mp) 递推公式 | 第32-36页 |
| ·内、外壁均为第三类边界条件 | 第36-42页 |
| ·圆筒壁初始温度分布为常数 | 第36-40页 |
| ·圆筒壁初始温度为已知分布函数 | 第40页 |
| ·C_(mp) 递推公式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数学模型的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45-53页 |
| ·内壁第三类边界条件、外壁绝热数学模型 | 第45-47页 |
| ·内壁、外壁均为第三类边界条件数学模型 | 第47-49页 |
| ·内壁绝热、外壁为第三类边界条件数学模型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汽轮机轴向胀差在线监测与控制 | 第53-59页 |
| ·汽轮机汽缸轴向变形的计算 | 第53-56页 |
| ·汽缸子结构分解 | 第53-54页 |
| ·子结构变形的计算 | 第54-55页 |
| ·汽缸轴向变形模型的验证 | 第55-56页 |
| ·汽轮机轴向胀差变温度速率控制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汽轮机汽缸紧固螺栓高温蠕变断裂的研究 | 第59-91页 |
| ·蠕变及蠕变破坏的机制 | 第59-62页 |
| ·骨架点等效应力的研究 | 第62-79页 |
| ·等效应力 | 第62-63页 |
| ·硬化-损伤蠕变模型 | 第63-65页 |
| ·参数的确定 | 第65-67页 |
| ·多轴应力作用下模型验证 | 第67-68页 |
| ·骨架点应力大小、位置与蠕变模型的关系 | 第68-75页 |
| ·骨架点等效应力与蠕变寿命 | 第75-79页 |
| ·汽缸紧固螺栓蠕变断裂 | 第79-85页 |
| ·蠕变损伤模型 | 第79-81页 |
| ·实验方法 | 第81-82页 |
| ·实验结果及参数的确定 | 第82-83页 |
| ·螺栓高温蠕变断裂 | 第83-85页 |
| ·汽缸紧固螺栓疲劳-蠕变断裂 | 第85-90页 |
| ·耦合损伤Chaboche粘塑性统一本构方程 | 第86-87页 |
| ·实验及结果 | 第87-88页 |
| ·疲劳蠕变损伤公式参数的确定 | 第88-89页 |
| ·螺栓疲劳-蠕变结果 | 第89-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91-93页 |
| ·本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91-92页 |
|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101页 |
| 致谢 | 第101-10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2-103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