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图表清单 | 第11-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青梅的生物学特征及地理分布 | 第13页 |
·青梅的营养成分与药用价值 | 第13-14页 |
·梅的起源与演化 | 第14-15页 |
·梅的起源 | 第14-15页 |
·梅的栽培和传播 | 第15页 |
·遗传标记在梅分类及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19页 |
·形态学标记 | 第15-16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16页 |
·生化标记 | 第16-17页 |
·DNA分子标记 | 第17-19页 |
·rDNAITS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rDNAITS在被子植物种及种下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页 |
·ITS区序列在中药材真伪品鉴定方面的应用 | 第20-21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品质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2 青梅rDNAITS区序列分析 | 第24-41页 |
·材料 | 第24页 |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4页 |
·仪器 | 第24页 |
·方法 | 第24-28页 |
·总DNA的提取:试用三种方法 | 第24-25页 |
·ITS序列的PCR扩增 | 第25-26页 |
·成像 | 第26页 |
·目的片段回收 | 第26页 |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6页 |
·连接 | 第26页 |
·转化 | 第26-27页 |
·阳性克隆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 第27-28页 |
·青梅rDNAITS区克隆片段的测序与数据分析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7页 |
·青梅总DNA的提取 | 第28-29页 |
·青梅rDNA ITS序列PCR条件优化 | 第29-30页 |
·引物筛选 | 第29页 |
·退火温度 | 第29页 |
·模板浓度 | 第29-30页 |
·酶浓度 | 第30页 |
·阳性克隆鉴定结果 | 第30-31页 |
·青梅ITS测序结果与分析 | 第31-37页 |
·ITS碱基序列的差异分析 | 第36页 |
·碱基组成 | 第36页 |
·遗传距离 | 第36-37页 |
·重建系统发育树 | 第37页 |
·讨论 | 第37-41页 |
·青梅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改进 | 第37-38页 |
·青梅rDNA ITS—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片段的克隆测序 | 第38页 |
·青梅rDNA ITS区的序列长度确定 | 第38-39页 |
·rDNA ITS区序列在青梅居群鉴别方面的作用 | 第39页 |
·ITS序列在药用植物青梅分子鉴定中的意义 | 第39-40页 |
·ITS序列在青梅种内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价值 | 第40-41页 |
3 反向HPLC法同时测定青梅中的7种有机酸 | 第41-48页 |
·材料 | 第41页 |
·材料 | 第41页 |
·仪器 | 第41页 |
·试剂 | 第41页 |
·方法 | 第41-42页 |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41-42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41页 |
·流动相、温度的选择 | 第41-42页 |
·样品处理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42-43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42页 |
·保留时间的确定 | 第42页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42-43页 |
·流速和柱温的选择 | 第43页 |
·标准曲线、检出限及精密度 | 第43-45页 |
·回收率的测定 | 第45页 |
·青梅中有机酸的测定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8页 |
·用HPLC测定青梅中有机酸含量的方法确定 | 第46页 |
·HPLC测定有机酸方法的精密度和检测范围 | 第46-47页 |
·温度对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的影响 | 第47页 |
·ITS序列与有机酸含量的关系 | 第47-48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48页 |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附录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