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前言 | 第5-8页 |
第一章 建安诗歌生命意识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 第8-14页 |
一 建安时期的社会状况及士人地位 | 第8-9页 |
二 英雄主义的思潮盛行——建安风骨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 | 第9-11页 |
三 诗歌生命精神的复苏 | 第11-14页 |
第二章 建安诗歌的生命意识 | 第14-24页 |
一 建安诗人的生命观 | 第15-17页 |
1 对生物生命的关注 | 第15-16页 |
2 对精神生命的张扬 | 第16页 |
3 对社会生命不朽的渴盼 | 第16-17页 |
二 建安诗歌的生命意识 | 第17-24页 |
1 感伤意识 | 第17-21页 |
2 自由意识 | 第21-23页 |
3 创造意识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建安诗歌生命意识的理论思考 | 第24-33页 |
一 生命意识的觉醒 | 第24-26页 |
二 生命是诗歌永恒的动力和主题 | 第26-27页 |
三 悲愤出诗人 | 第27-33页 |
1 悲愤美的发生学探因 | 第27-29页 |
2 悲愤美的现实、文化根源 | 第29-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附录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