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铁氧化物的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Fe_3O_4 的性质及制备 | 第13-15页 |
·α-Fe_20_3 的制备 | 第15-17页 |
·γ-Fe_20_3 的制备 | 第17-18页 |
·铁氧化物的相互转化 | 第18-20页 |
·α-FeOOH 的相转化 | 第18页 |
·γ-FeOOH 的相转化 | 第18-19页 |
·Fe_3O_4 的相转化 | 第19-20页 |
·FE(OH)_2 氧化机理 | 第20-22页 |
·添加剂对铁氧化物的影响 | 第22页 |
·FENTON、PHOTO/FENTON 法及光对铁氧化物的影响 | 第22-24页 |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4-28页 |
·存在问题及选题意义 | 第24-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以FeSO_4 溶液为原料,制备纳米铁氧化物的影响因素 | 第26页 |
·可见光催化氧化制备不同粒径纳米Fe_3O_4 及其磁性能研究 | 第26页 |
·光催化氧化机理的研究 | 第26-27页 |
·不同晶化度γ-FeOOH 的液相转化及机理 | 第27页 |
·α-FeOOH、γ-FeOOH、Fe_3O_4 的固相转化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知识 | 第28-36页 |
·几种主要铁氧化物的结构 | 第28-32页 |
·α-FeOOH 的结构 | 第28页 |
·γ-FeOOH 的结构 | 第28-29页 |
·α-Fe_20_3 的结构 | 第29页 |
·Fe_3O_4 的结构 | 第29-30页 |
·Fe(OH)_2 的结构 | 第30-31页 |
·Green Rust (绿锈) | 第31-32页 |
·铁氧化物一些理论数据的图表 | 第32-36页 |
·以Fe(Ⅱ) 、Fe(Ⅲ)为原料,在不同pH 产物的组成 | 第32-33页 |
·α-FeOOH, γ-FeOOH, α-Fe_20_3 的溶解性 | 第33-34页 |
·铁氧化物的热力学数据 | 第34-35页 |
·铁氧化物的磁学数据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可见光催化氧化FE(OH)_2制备铁氧化物的影响因素 | 第36-55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9页 |
·实验装置 | 第36-37页 |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所用试剂 | 第37页 |
·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 第37-38页 |
·FeSO_4 溶液的制备 | 第37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37-38页 |
·FeSO_4 溶液的标定 | 第38页 |
·分析步骤 | 第38页 |
·结果计算 | 第38页 |
·实验过程 | 第38页 |
·产物的制备 | 第38页 |
·产物表征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53页 |
·初始pH 对产物的影响 | 第39-41页 |
·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41-42页 |
·空气流量对产物的影响 | 第42-46页 |
·pH=8.6 | 第42-44页 |
·pH=8.0 | 第44-46页 |
·可见光和EDTA 对产物的影响 | 第46-50页 |
·无光照条件下,EDTA 对体系的影响 | 第46页 |
·无EDTA 时,可见光对体系的影响 | 第46-47页 |
·EDTA 和可见光共同存在对体系的影响 | 第47-50页 |
·EDTA 和可见光共存下, 温度、反应物浓度及沉淀剂的影响 | 第50-53页 |
·NaOH 做沉淀剂,温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NaOH 做沉淀剂,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 第51-53页 |
·反应温度20℃,NH3.H20 做沉淀剂的影响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可见光催化氧化制备不同粒径纳米FE_3O_4及其磁性能研究 | 第55-72页 |
·实验部分 | 第55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55页 |
·实验过程及产物处理 | 第55页 |
·产物表征 | 第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70页 |
·Fe_3O_4 晶粒尺寸的影响因素 | 第55-64页 |
·初始pH 值对Fe_3O_4 粒径的影响 | 第55-58页 |
·温度对Fe_3O_4 粒径的影响 | 第58-59页 |
·光源及光强对Fe_3O_4 粒径的影响 | 第59-61页 |
·光源 | 第59-60页 |
·光强 | 第60-61页 |
·EDTA 对Fe_3O_4 粒径的影响 | 第61-62页 |
·空气流量对Fe_3O_4 粒径的影响 | 第62-64页 |
·表面活性剂对Fe_3O_4 分散性的影响 | 第64-65页 |
·Fe_3O_4 磁学性能 | 第65-70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pH 的影响 | 第66-67页 |
·光强的影响 | 第67-69页 |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EDTA 作用下的光催化氧化机理 | 第72-86页 |
·实验部分 | 第72-74页 |
·实验方案 | 第72-73页 |
·实验仪器 | 第73页 |
·所用试剂 | 第73页 |
·实验过程 | 第73-74页 |
·反应过程中pH 变化跟踪及Fe(Ⅱ)浓度测定 | 第73页 |
·中间产物绿锈的测定 | 第73-74页 |
·产物表征 | 第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85页 |
·pH=8.6 | 第74-82页 |
·光和EDTA 共同作用加快体系反应速率的验证 | 第74-78页 |
·无EDTA 时,光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第74-75页 |
·EDTA 存在时,光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第75-76页 |
·可见光作用下,EDTA 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第76-78页 |
·整个氧化过程中物相变化及pH 变化曲线 | 第78-79页 |
·EDTA 对绿锈结构的影响 | 第79-82页 |
·pH=11 | 第82-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不同晶化度Γ-FEOOH 的液相转化及机理研究 | 第86-102页 |
·实验部分 | 第86-89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86-87页 |
·实验过程及产物处理 | 第87页 |
·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Fe(Ⅲ)离子的浓度 | 第87-89页 |
·测定原理 | 第87页 |
·测定Fe(II)和Fe(Ⅲ)实验中所用试剂的浓度 | 第87-88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88页 |
·反应体系中Fe(Ⅲ)离子浓度的测定 | 第88-89页 |
·产物表征 | 第8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9-100页 |
·不同晶化度γ-FeOOH 的液相转化及机理 | 第89-94页 |
·不同晶化度γ-FeOOH 的液相转化产物 | 第89-90页 |
·不同晶化度γ-FeOOH 的液相转化机理 | 第90-94页 |
·反应温度在16℃制备的高晶化度γ-FeOOH 的液相转化 | 第94-98页 |
·不同升温速度对γ-FeOOH 液相转化的影响 | 第94-97页 |
·不同回流时间对γ-FeOOH 液相转化的影响 | 第97-98页 |
·反应温度在20℃制备的低晶化度γ-FeOOH 的催化液相转化 | 第98-100页 |
·转化温度的影响 | 第98-99页 |
·pH 的影响 | 第99-100页 |
·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七章 FEOOH 及FE_3O_4的固相转化 | 第102-115页 |
·实验部分 | 第102-103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102页 |
·实验过程 | 第102-103页 |
·前驱物的制备 | 第102-103页 |
·产物的制备 | 第103页 |
·产物表征 | 第10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3页 |
·低晶α-FeOOH 的固相转化 | 第103-109页 |
·煅烧温度对产物铁红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煅烧时间对产物铁红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磷酸根对产物铁红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XRD 分析 | 第105-106页 |
·TEM 分析 | 第106-107页 |
·结晶度对相转化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结晶度对相转化产物形貌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结晶度对相转化速率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低晶γ-FeOOH 的固相转化 | 第109-112页 |
·煅烧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109页 |
·磷酸根对产物铁红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结晶度对相转化速率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不同晶化度γ-FeOOH 的热重分析 | 第111页 |
·不同晶化度γ-FeOOH 经2500C 煅烧产物分析 | 第111-112页 |
·纳米Fe_3O_4 的固相转化 | 第112-113页 |
·磷酸根对Fe_3O_4 煅烧产物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15-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