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乡城镇的保护与更新--以安新县圈头乡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页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 | 第11-13页 |
·理论层面 | 第11页 |
·国外城镇(村落)保护更新的实践 | 第11-13页 |
·国内对江南水乡城镇主要研究理论和实践 | 第13-14页 |
·理论层面 | 第13页 |
·实践探索 | 第13-14页 |
·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 第14-15页 |
·论文的研究目标 | 第14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的创新性 | 第15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资料获取方面 | 第15页 |
·理论分析方面 | 第15-16页 |
2 北方水乡城镇的总体特征 | 第16-28页 |
·北方水乡城镇的分布概况 | 第16-20页 |
·运河名镇——南阳 | 第16-17页 |
·江北水城——聊城 | 第17-18页 |
·华北明珠——白洋淀 | 第18-19页 |
·燕赵古镇——胜芳 | 第19-20页 |
·北方水乡城镇的营建的成因 | 第20-23页 |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结合 | 第20-22页 |
·“天人合一”的科学治水思想 | 第22页 |
·维系国家统一的政治纽带 | 第22-23页 |
·北方水乡城镇的价值分析 | 第23-24页 |
·历史文化价值 | 第23页 |
·旅游价值 | 第23-24页 |
·科学考察价值 | 第24页 |
·北方水乡城镇的特质 | 第24-26页 |
·沟壑相连、园田棋布的特殊地貌 | 第24-25页 |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 | 第25页 |
·多种文化交织的北方文化 | 第25-26页 |
·现代更新中的北方水乡城镇 | 第26-28页 |
·污染与消退——北方水乡城镇面临的危机 | 第26页 |
·保护与更新——北方水乡城镇面临的冲突 | 第26页 |
·机遇与挑战——北方水乡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会 | 第26-28页 |
3 北方水乡城镇的要素构成及连接肌理 | 第28-34页 |
·空间要素及构成 | 第28页 |
·要素定义 | 第28页 |
·要素意义 | 第28页 |
·北方水乡城镇的空间要素构成 | 第28-31页 |
·水体 | 第29页 |
·民居 | 第29页 |
·街道 | 第29-30页 |
·街坊 | 第30页 |
·桥 | 第30页 |
·码头 | 第30-31页 |
·北方水乡城镇的连接肌理 | 第31-34页 |
·水体空间的连接 | 第31-32页 |
·建筑空间的连接 | 第32页 |
·新旧空间的连接 | 第32-33页 |
·内外空间的连接 | 第33-34页 |
4 北方水乡城镇的保护与更新 | 第34-41页 |
·水乡城镇的动态平衡与发展 | 第34页 |
·水乡城镇保护与更新的目的 | 第34-35页 |
·水乡城镇保护与更新的方式 | 第35-37页 |
·动态保护 | 第35-36页 |
·有机更新 | 第36页 |
·公众参与 | 第36-37页 |
·水乡城镇保护与更新的方法 | 第37-41页 |
·生态系统的保护 | 第37-38页 |
·水乡文化的回归 | 第38-39页 |
·新旧区的协调 | 第39-41页 |
5 实例研究—以安新县圈头乡总体规划为例 | 第41-55页 |
·圈头乡概况 | 第41-44页 |
·现状概述 | 第41-42页 |
·发展条件分析 | 第42-44页 |
·圈头乡保护与更新的实践探索 | 第44-54页 |
·品牌战略目标 | 第44页 |
·乡域生态环境与湿地保护规划 | 第44-46页 |
·产业布局 | 第46-47页 |
·乡域旅游发展规划 | 第47-48页 |
·圈头乡村庄发展布局 | 第48-50页 |
·集镇区总体规划 | 第50-52页 |
·集镇区景观与绿地规划 | 第52-54页 |
·小结:实现圈头乡的和谐发展,任重而道远 | 第54-55页 |
6 结语:科学发展,营建北方和谐水乡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作者简历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发表论文 | 第62-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