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压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的研究与实现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7页 |
·配电网故障定位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课题的背景 | 第12页 |
·社会需要 | 第12页 |
·生产上需要 | 第12页 |
·选线和定位是公认的难题 | 第12-13页 |
·国内外现状 | 第13-15页 |
·阻抗法 | 第13页 |
·行波法 | 第13-14页 |
·S 信号注入法 | 第14页 |
·脉冲信号注入法 | 第14页 |
·加信传递函数法 | 第14-15页 |
·端口故障诊断法 | 第15页 |
·故障指示器 | 第15页 |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行波法用于配电网接地故障定位 | 第17-29页 |
·行波法原理 | 第17-19页 |
·行波在波阻抗不连续节点上的折射与反射过程 | 第17-19页 |
·C 型行波法的基本原理 | 第19页 |
·序贯检测 | 第19-21页 |
·高压脉冲发生器 | 第21-23页 |
·脉冲源主回路 | 第21页 |
·脉冲源控制回路 | 第21-22页 |
·脉冲源与主机通信 | 第22-23页 |
·主机程序流程 | 第23-24页 |
·行波法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行波经电阻接地时的反射与透射 | 第24-25页 |
·行波法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行波法的应用范围 | 第27-28页 |
第二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交流定位方法的应用范围 | 第29-45页 |
·配电线路导线分布电容 | 第29-32页 |
·配电线路的分布电感 | 第32-33页 |
·交流定位方法的有效定位长度 | 第33-37页 |
·线路等值电路 | 第33-35页 |
·分布电容电流计算 | 第35-37页 |
·交流定位方法的频率特性 | 第37-43页 |
第三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低频交流信号注入定位法 | 第45-63页 |
·低频交流信号注入法原理 | 第45-48页 |
·交流故障定位方法 | 第45-46页 |
·交流信号频率和注入能量的选择 | 第46-48页 |
·交流信号源 | 第48-58页 |
·交流信号源的主回路 | 第48-50页 |
·交流信号源的控制回路 | 第50-53页 |
·交流信号源的软件设计 | 第53-58页 |
·交流信号源整机设计 | 第58页 |
·交流信号探测器 | 第58-62页 |
第四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直流信号注入定位法 | 第63-81页 |
·水泥杆的电阻特性 | 第64-65页 |
·直流信号注入法原理 | 第65-66页 |
·直流法检测步骤 | 第65-66页 |
·直流定位法的主要优点 | 第66页 |
·直流信号源 | 第66-68页 |
·直流信号检测器 | 第68-70页 |
·霍尔效应 | 第68-69页 |
·直流传感器 | 第69-70页 |
·直流电流数据的无线传输与显示 | 第70-80页 |
·电流数据的A/D 转换 | 第70-72页 |
·通信模块nRF2401 配置 | 第72-74页 |
·电流数据的发送 | 第74-75页 |
·电流数据的接收 | 第75-76页 |
·电流数据的显示 | 第76-80页 |
第五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粗细综合故障定位方法 | 第81-89页 |
·行波-交流综合定位法 | 第81-83页 |
·直流-交流综合定位法 | 第83-85页 |
·交流-直流-交流方法 | 第83页 |
·直流-交流方法 | 第83-85页 |
·移动定位法 | 第85-86页 |
·直流-交流综合法仿真 | 第86-88页 |
第六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 在线故障定位方法 | 第89-101页 |
·分段故障定位法 | 第89-91页 |
·自组无线传输网络 | 第91-93页 |
·杆CT 定位法 | 第93-94页 |
·基于电流相位和幅度信息的故障指示器 | 第94页 |
·基于GPS 的零序电流相位定位方法 | 第94-100页 |
·线路正常时的状态 | 第95页 |
·线路接地故障时的零序电压 | 第95-98页 |
·GPS 数据采集系统 | 第98页 |
·无线通信系统 | 第98-99页 |
·零序电流探测器 | 第99-100页 |
第七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学术论文发表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