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9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异形柱双向偏心受压正截面承载力研究情况 | 第14-16页 |
·国外异形柱双向偏心受压的研究情况 | 第14-15页 |
·国内异形柱双向偏心受压的研究情况 | 第15-16页 |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研究情况 | 第16-18页 |
·异形柱轴压比限值的研究 | 第18-20页 |
·非线性分析研究情况 | 第20-21页 |
·异形柱斜截面承载力研究情况 | 第21-24页 |
·异形柱节点研究情况 | 第24-25页 |
·异形柱框架研究情况 | 第25-2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8-29页 |
2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不等肢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试验研究 | 第29-48页 |
·试验概况 | 第29-33页 |
·试件设计 | 第29-30页 |
·试验轴压比的确定 | 第30页 |
·材料力学性能 | 第30-31页 |
·加载装置和加载制度 | 第31-33页 |
·测点布置及量测内容 | 第33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3-43页 |
·试件裂缝开展及破坏情况 | 第33-35页 |
·纵筋应变分析 | 第35-36页 |
·滞回曲线分析 | 第36-40页 |
·承载力和刚度退化 | 第40-42页 |
·延性分析 | 第42-43页 |
·本章结论 | 第43-44页 |
附录2.1 异形柱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 第44-46页 |
附录2.2 异形柱裂缝分布和破坏形态 | 第46-48页 |
3 不等肢异形柱非线性分析及轴压比限值的计算 | 第48-76页 |
·前言 | 第48页 |
·异形柱非线性分析理论与方法 | 第48-61页 |
·非线性分析中的基本假定 | 第48-49页 |
·截面弯矩—曲率关系计算 | 第49-52页 |
·构件荷载—位移关系计算 | 第52-54页 |
·与试验结果比较 | 第54-56页 |
·各参数对异形柱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56-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不等肢L、T形截面柱轴压比限值计算 | 第61-74页 |
·基本假定 | 第61页 |
·计算过程 | 第61-62页 |
·不等肢异形柱轴压比限值变化规律 | 第62-65页 |
·截面尺寸对不等肢L、T形柱轴压比的影响 | 第65-70页 |
·提高不等肢异形柱轴压比限值的分析 | 第70-74页 |
·小结 | 第74页 |
·钢筋混凝土不等肢L、T形截面柱设计建议 | 第74-76页 |
4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不等肢异形柱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 第76-92页 |
·前言 | 第76页 |
·试验概况 | 第76-81页 |
·试件设计 | 第76-79页 |
·材料力学性能 | 第79页 |
·加载装置和加载制度 | 第79-80页 |
·量测内容 | 第80-81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81-88页 |
·试件破坏形态 | 第81-83页 |
·裂缝分布特点 | 第83-84页 |
·影响异形柱抗剪性能的因素 | 第84页 |
·异形柱抗剪性能分析 | 第84-86页 |
·箍筋应变分析 | 第86页 |
·纵筋应变分析 | 第86-88页 |
·试件延性分析 | 第88页 |
·本章结论 | 第88-90页 |
附录4.1 剪切试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 第90-92页 |
5 不等肢异形柱抗剪承载力分析 | 第92-106页 |
·前言 | 第92页 |
·不等肢异形柱斜截面开裂承载力计算 | 第92-95页 |
·基本理论及基本假定 | 第92-93页 |
·公式推导 | 第93-94页 |
·与试验结果比较 | 第94-95页 |
·基于桁架—拱模型的异形柱抗剪机理分析 | 第95-100页 |
·计算模型 | 第95-99页 |
·预测值与试验结果比较 | 第99-100页 |
·异形柱抗剪承载力设计公式 | 第100-105页 |
·拟合等肢异形柱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100-101页 |
·等肢异形柱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下限公式的确定 | 第101-104页 |
·不等肢异形柱抗剪承载力分析 | 第104页 |
·不等肢异形柱抗剪承载力设计公式 | 第104-105页 |
·本章结论 | 第105-106页 |
6 钢筋混凝土不等肢异形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第106-117页 |
·前言 | 第106页 |
·试验概况 | 第106-109页 |
·试件设计 | 第106-107页 |
·材料力学性能 | 第107页 |
·测点布置和量测方法 | 第107-108页 |
·加载设备和加载制度 | 第108-109页 |
·节点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9-116页 |
·裂缝开展及破坏形态 | 第109-111页 |
·滞回曲线特征 | 第111-112页 |
·节点箍筋应变分析 | 第112-114页 |
·延性分析 | 第114-115页 |
·刚度退化 | 第115页 |
·耗能能力分析 | 第115-116页 |
·本章结论 | 第116-117页 |
7 不等肢异形柱节点有限元分析及承载力计算 | 第117-143页 |
·不等肢异形柱节点三维有限元分析 | 第117-132页 |
·有限元分析步骤 | 第117页 |
·不等肢异形柱框架节点有限元模型 | 第117-121页 |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121-123页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123-132页 |
·小结 | 第132页 |
·不等肢异形柱节点抗裂承载力计算 | 第132-138页 |
·不等肢异形柱中间层边节点作用剪力计算 | 第132-134页 |
·不等肢异形柱框架节点抗裂承载力计算 | 第134-137页 |
·与试验结果比较 | 第137-138页 |
·设计参考 | 第138页 |
·异形柱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 | 第138-142页 |
·异形柱技术规程计算公式 | 第139页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计算公式 | 第139-140页 |
·考虑翼缘影响的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140-141页 |
·小结 | 第141-142页 |
·本章结论 | 第142-143页 |
8 结论及展望 | 第143-145页 |
·结论 | 第143-144页 |
·展望 | 第144-14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54-155页 |
致谢 | 第15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