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1 绪论 | 第13-30页 |
| ·掺Er~(3+)光波导放大器 | 第14-15页 |
| ·Er~(3+)光致发光原理 | 第15-17页 |
| ·Er~(3+)近红外发光的影响因素 | 第17-21页 |
| ·浓度猝灭 | 第18-19页 |
| ·-OH猝灭 | 第19-20页 |
| ·上转换发光的竞争 | 第20-21页 |
| ·增强Er~(3+)光致发光的研究 | 第21-24页 |
| ·sol-gel法制备Er~(3+)掺杂Al_2O_3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 ·Er~(3+)掺杂基体材料 | 第24页 |
| ·Al_2O_3薄膜制备工艺 | 第24-26页 |
| ·sol-gel法制备氧化物薄膜 | 第26-28页 |
|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目的 | 第28-29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 2 非水性sol-gel法制备工艺及分析测试方法 | 第30-45页 |
| ·非水性sol-gel工艺的原理 | 第30-33页 |
| ·非水性sol-gel工艺制备稀土掺杂氧化物工艺流程 | 第33-35页 |
| ·掺Er~(3+):Al_2O_3粉末 | 第33-34页 |
| ·掺Er~(3+):SiO_2-Al_2O_3粉末 | 第34-35页 |
| ·掺Er~(3+):P_2O_5-Al_2O_3粉末 | 第35页 |
| ·非水性sol-gel工艺制备稀土掺杂Al_2O_3薄膜工艺流程 | 第35-37页 |
| ·基片预处理及氧化 | 第35-36页 |
| ·浸渍提拉工艺制备稀土掺杂Al_2O_3薄膜 | 第36-37页 |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7-45页 |
| ·溶胶性质分析 | 第37-38页 |
| ·结构分析 | 第38页 |
| ·薄膜形貌分析 | 第38-39页 |
| ·光致发光特性分析 | 第39-45页 |
| 3 掺Er~(3+):Al_2O_3粉末光致发光特性研究 | 第45-67页 |
| ·掺Er~(3+):Al_2O_3结构 | 第45-55页 |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45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5-53页 |
| ·掺Er~(3+):Al_2O_3相组成图 | 第53-55页 |
| ·掺Er~(3+):Al_2O_3光致发光特性 | 第55-59页 |
| ·掺Er~(3+):Al_2O_3光致发光谱 | 第55-58页 |
| ·掺Er~(3+):α-Al_2O_3低温光致发光谱 | 第58-59页 |
| ·讨论 | 第59-66页 |
| ·Er~(3+)光致发光特性对Al_2O_3结构的依赖性 | 第59-62页 |
| ·ErAG与ErAP化合物的光致发光谱 | 第62-64页 |
| ·α-Al_2O_3晶格中Er~(3+)的光致发光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4 掺Er~(3+):SiO_2-Al_2O_3光致发光特性研究 | 第67-80页 |
| ·掺Er~(3+):SiO_2-Al_2O_3结构 | 第67-71页 |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67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67-69页 |
| ·FT-IR光谱分析 | 第69-71页 |
| ·掺Er~(3+):SiO_2-Al_2O_3光致发光特性 | 第71-77页 |
| ·掺Er~(3+):SiO_2-Al_2O_3光致发光谱 | 第71-74页 |
| ·掺Er~(3+):SiO_2-Al_2O_3荧光寿命 | 第74-77页 |
| ·讨论 | 第77-79页 |
| ·SiO_2复合对掺Er~(3+):Al_2O_3相变的抑制作用 | 第77页 |
| ·SiO_2复合对掺Er~(3+):Al_2O_3光致发光的增强作用 | 第77-79页 |
| ·结论 | 第79-80页 |
| 5 掺Er~(3+):P_2O_5-Al_2O_3光致发光特性研究 | 第80-103页 |
| ·掺Er~(3+):P_2O_5-Al_2O_3结构 | 第80-85页 |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80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80-83页 |
| ·FT-IR光谱分析 | 第83-85页 |
| ·掺Er~(3+):P_2O_5-Al_2O_3光致发光特性 | 第85-88页 |
| ·掺Er~(3+):P_2O_5-Al_2O_3光致发光谱 | 第85-86页 |
| ·掺Er~(3+):P_2O_5-Al_2O_3荧光寿命 | 第86-88页 |
| ·利用J-O理论研究掺Er~(3+):P_2O_5-Al_2O_3光谱性质 | 第88-96页 |
| ·J-O理论 | 第88-91页 |
| ·掺Er~(3+):P_2O_5-Al_2O_3吸收光谱 | 第91-92页 |
| ·J-O强度因子计算 | 第92-96页 |
| ·讨论 | 第96-102页 |
| ·sol-gel法-OH脱除机理 | 第96-97页 |
| ·P_2O_5复合增强掺Er~(3+):Al_2O_3光致发光的作用机理 | 第97-102页 |
| ·结论 | 第102-103页 |
| 6 sol-gel法制备薄膜工艺研究 | 第103-131页 |
| ·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控制薄膜干燥 | 第103-110页 |
| ·工艺流程 | 第103-104页 |
| ·溶胶特性 | 第104-108页 |
| ·薄膜形貌 | 第108-109页 |
| ·光致发光特性 | 第109-110页 |
| ·干燥控制物理添加剂控制薄膜干燥 | 第110-116页 |
| ·工艺流程 | 第111-112页 |
| ·溶胶特性 | 第112-114页 |
| ·薄膜形貌 | 第114-115页 |
| ·光致发光特性 | 第115-116页 |
| ·增粘剂改性溶胶增强薄膜沉积 | 第116-126页 |
| ·工艺流程 | 第116-117页 |
| ·溶胶特性 | 第117-120页 |
| ·薄膜形貌 | 第120-124页 |
| ·光致发光特性 | 第124-126页 |
| ·讨论 | 第126-130页 |
| ·凝胶化物理过程 | 第126-127页 |
| ·sol-gel法抑制薄膜开裂机理 | 第127-129页 |
| ·sol-gel法薄膜工艺增强沉积机理 | 第129-130页 |
| ·结论 | 第130-131页 |
| 总结论 | 第131-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3-14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0-142页 |
| 致谢 | 第142-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