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引言 | 第7-14页 |
| ·林木营养诊断研究的意义 | 第7页 |
| ·植物营养诊断研究方法 | 第7-10页 |
| ·植物组织分析诊断法 | 第7-8页 |
| ·土壤养分分析法 | 第8页 |
| ·植物外观诊断法 | 第8页 |
| ·田间施肥试验法 | 第8-9页 |
| ·生理、生化及组织化学分析 | 第9页 |
| ·植物组织液分析诊断法 | 第9页 |
| ·无损测试技术 | 第9-10页 |
| ·其他方法 | 第10页 |
| ·杨树营养诊断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展望 | 第12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16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14页 |
| ·试验设计 | 第14页 |
| ·试验材料 | 第14-15页 |
| ·试验方法 | 第15页 |
| ·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 | 第15页 |
| ·叶片营养元素测定方法 | 第15页 |
| ·样品的处理 | 第15页 |
| ·营养元素的测定方法 | 第15页 |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6-47页 |
| ·毛白杨生长性状比较 | 第16-22页 |
| ·不同造林密度毛白杨无性系的生长差异 | 第18-20页 |
| ·毛白杨不同无性系生长性状的差异 | 第20-22页 |
| ·毛白杨叶片营养元素季节变化规律 | 第22-29页 |
| ·三倍体毛白杨叶片中 N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 | 第25-26页 |
| ·K、Ca、Mg、P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 | 第26-27页 |
| ·Fe、Mn、B、Zn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 | 第27-28页 |
| ·Cu、Ni、Mo、Co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 | 第28-29页 |
| ·不同生长季节元素间的相互关系 | 第29-34页 |
| ·生长初期毛白杨叶片元素间的相互关系 | 第29-31页 |
| ·生长中期毛白杨叶片元素含量及元素间的相互关系 | 第31-32页 |
| ·生长末期毛白杨叶片元素含量及元素间的相互关系 | 第32-34页 |
| ·毛白杨叶片元素含量与树木生长性状的关系 | 第34-37页 |
| ·树木当年生长量与毛白杨叶片中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 | 第34-36页 |
| ·树高、胸径与毛白杨叶片中元素含量的相关关系 | 第36-37页 |
| ·毛白杨叶片元素含量与树木生长性状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37-45页 |
| ·毛白杨叶片中元素含量与树木当年生长量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37-42页 |
| ·4月份毛白杨叶片中元素含量与当年高生长量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37-39页 |
| ·7月份毛白杨叶片中元素含量与当年生长量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39-40页 |
| ·10月份毛白杨叶片中元素含量与当年生长量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40-42页 |
| ·毛白杨叶片中元素含量与当年树木树高、胸径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42-45页 |
| ·树高、胸径与生长初期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42-43页 |
| ·树高、胸径与生长中期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43-44页 |
| ·树高、胸径与生长末期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44-45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45-47页 |
| 4. 结论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 个人简介 | 第54-55页 |
| 导师简介 | 第55-56页 |
| 导师简介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