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7页 |
·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研究综述 | 第7-12页 |
·行波法 | 第8-9页 |
·故障分析法 | 第9-11页 |
·其它智能方法 | 第11-1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输电线路行波特征、暂态模型和行波法测距原理 | 第13-24页 |
·引言 | 第13页 |
·波过程的基本理论 | 第13-15页 |
·行波的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波的折射和反射 | 第14-15页 |
·多导线系统的波动方程和相模变换 | 第15-19页 |
·输电线路故障时的行波波动方程 | 第15-16页 |
·平行多导线系统的波动方程和相模变换 | 第16-19页 |
·现代行波法故障测距的基本原理及分析 | 第19-23页 |
·B 型双端测距原理 | 第19-21页 |
·A 型单端测距原理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数学形态学基本理论及其在故障测距中的应用 | 第24-32页 |
·引言 | 第24页 |
·数学形态学的发展史 | 第24-25页 |
·数学形态学的基本运算 | 第25-28页 |
·二值形态学的基本运算 | 第25-27页 |
·灰度形态学的基本运算 | 第27-28页 |
·数学形态学在电力系统突变信号检测中的应用 | 第28-31页 |
·形态学梯度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9-30页 |
·多分辨形态梯度技术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基于模式识别的高压架空输电线行波测距新算法 | 第32-48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模糊理论、模糊模式识别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第33-40页 |
·模糊理论基本概念 | 第33-34页 |
·模糊理论简介 | 第34-36页 |
·模糊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36-38页 |
·模糊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第38-40页 |
·基于模式识别的行波测距新算法详述 | 第40-44页 |
·新算法验证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串补输电线路行波法测距研究 | 第48-58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串补模型 | 第49-50页 |
·串补装置对故障行波的影响 | 第50-53页 |
·影响原因 | 第50-51页 |
·MOV 导通时间分析 | 第51-53页 |
·行波测距算法简介 | 第53-54页 |
·ATP 仿真验证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