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15页 |
|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文章创新点 | 第14-15页 |
| 2 证券投资基金会计及会计信息的披露 | 第15-20页 |
| ·证券投资基金会计目标特征 | 第15-16页 |
| ·证券投资基金会计假设的特征 | 第16-17页 |
| ·证券投资基金资产计量 | 第17-18页 |
| ·投资基金会计信息的披露 | 第18-20页 |
| 3 证券投资基金会计信息供求的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 ·证券投资基金会计信息供求的经济学基础 | 第20-25页 |
| ·信息非对称性:会计信息披露供求思考动因 | 第20-21页 |
| ·信号传递:会计信息披露供求思考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 ·成本收益:会计信息披露供求思考的约束条件 | 第22-24页 |
| ·供求均衡:会计信息披露供求的理想状态 | 第24-25页 |
| ·基金市场中会计信息披露供求的管理学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 ·双方决策:会计信息披露供求的根本原因 | 第25-26页 |
| ·沟通:会计信息披露供求的直接原因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4 证券投资基金会计信息的需求分析 | 第28-33页 |
| ·投资基金会计信息需求主体 | 第28页 |
| ·投资基金会计信息需求及其变化趋势 | 第28-29页 |
|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体系的构建 | 第29-33页 |
| ·基金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定位 | 第30页 |
| ·基金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特征 | 第30-32页 |
| ·基金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特征体系的构建 | 第32-33页 |
| 5 证券投资基金会计信息的供给分析 | 第33-46页 |
| ·证券投资基金会计信息的供给主体 | 第33页 |
| ·影响会计信息供给的因素 | 第33-35页 |
| ·经济性因素 | 第34-35页 |
| ·非经济性因素 | 第35页 |
| ·证券投资基金会计信息供给行为 | 第35-37页 |
| ·信息披露形式:表内还是表外 | 第36页 |
| ·信息披露方式:自愿还是强制 | 第36页 |
| ·信息披露时间:提早还是推迟 | 第36-37页 |
| ·信息披露程度:详细还是简略 | 第37页 |
| ·关于证券投资基金会计信息供给可靠与否的调查分析 | 第37-40页 |
| ·关于证券投资基金会计信息供给的充分与否的统计分析 | 第40-43页 |
| ·关于证券投资基金会计信息供给的相关与否的分析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6页 |
| 6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会计信息供求失衡的协调 | 第46-53页 |
| ·正确看待投资基金会计信息供求之间合理的差距 | 第46-47页 |
| ·证券投资基金会计信息供给的协调 | 第47-49页 |
|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证券投资基金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 第47-48页 |
| ·健全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 第48页 |
| ·改善基金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监管 | 第48-49页 |
| ·证券投资基金会计信息需求的协调 | 第49-51页 |
| ·提高弱势信息需求群体的专业素质 | 第49-50页 |
| ·成立基金信息需求群体权益保护组织 | 第50页 |
| ·适当发挥政府的刚性作用 | 第50-51页 |
| ·其他方面的协调 | 第51-53页 |
| ·发展客观、高效的基金评估体系和发达的基金经理人市场 | 第51页 |
| ·加强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职能 | 第51-52页 |
| ·强化托管人的独立性地位及其约束机制 | 第52-53页 |
| 7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 详细摘要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