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引言第12-13页
第一章 民事诉讼发回重审概述第13-27页
 一、发回重审概念与性质第13-14页
  (一) 发回重审概念第13页
  (二) 发回重审性质第13-14页
 二、发回重审的特征与分类第14-18页
  (一) 发回重审的特征第14-16页
  (二) 分类第16-18页
 三、发回重审功能与必要性第18-20页
  (一) 发回重审功能第18-19页
  (二) 发回重审的必要性第19-20页
 四、发回重审制度理论基础第20-25页
  (一) 程序正义第20-21页
  (二) 审级利益第21页
  (三) 诉讼契约与程序选择权第21-23页
  (四) 自由裁量权第23页
  (五) 案件事实第23页
  (六) 阐明权第23-24页
  (七) 不利益变更禁止原则第24-25页
 五、发回重审的法律后果第25-27页
  (一) 原法官不得参与审判第25页
  (二) 适用第一审程序第25页
  (三) 适用普通程序第25-26页
  (四) 纠纷回复到审判前状态第26页
  (五) 诉讼期间相应延长第26-27页
第二章 发回重审的比较法研究第27-38页
 一、英国第27-28页
 二、德国第28-30页
 三、法国第30-32页
 四、日本第32-33页
 五、台湾地区第33-35页
 六、小结第35-38页
  (一) 诉权与裁判权力的制衡第35页
  (二) 法律规定具体明确第35页
  (三)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第35-36页
  (四) 重视程序保障的功能第36页
  (五)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平衡第36-37页
  (六) 最高法院享有较大自由裁量权第37-38页
第三章 我国现行发回重审制度的现状及评析第38-51页
 一、立法检索第38-40页
 二、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的理论缺陷第40-46页
  (一) 理念:事实探知的绝对化第40-41页
  (二) 制约:审级间缺乏相互制约第41-42页
  (三) 价值:缺乏程序公正的理性认识第42-43页
  (四) 权利:漠视程序选择权第43-44页
  (五) 规则:证明责任无法落实第44页
  (六) 理由:法定与酌定理由配置不当第44-45页
  (七) 配置:上诉审程序设置不完善第45页
  (八) 责任:错案追究模糊化第45-46页
  (九) 职权:非法程序设置不当干扰第46页
 三、审判实践中存在的弊端及危害第46-51页
  (一) 发回重审率高第46-48页
  (二) 审理权与裁判权分离第48-49页
  (三) 审级重心偏离第49页
  (四) 法院公信力下降第49-50页
  (五) 执行难度加大第50-51页
第四章 我国发回重审制度的构建第51-55页
 一、完善第二审程序第51-52页
  (一) 上诉许可制度第51页
  (二) 程序合法性审查第51页
  (三) 庭审程序的保障第51页
  (四) 限制新证据第51-52页
  (五) 确定程序选择权第52页
  (六) 限定发回次数第52页
  (七) 阐明发回理由第52页
 二、完善发回重审理由第52-54页
  (一) 取消事实理由第52-53页
  (二) 取消离婚案件发回重审第53页
  (三) 取消“证据不足”第53页
  (四) 法定与酌定理由第53-54页
 三、完善发回案件的审理程序第54-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书目第56-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连续时间下的动态资产组合选择问题研究
下一篇:PS InSAR技术监测断层活动性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