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序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留置盘问的法律性质 | 第11-17页 |
一、学者观点概述 | 第11-12页 |
二、我国的立法规定 | 第12页 |
三、留置盘问的法律性质定位 | 第12-17页 |
(一) 对留置盘问的法律性质不能一概而论,而要结合整个行为过程来看 | 第13页 |
(二) 留置盘问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兼具行政性和司法性的“准强制措施” | 第13-17页 |
第二章 比较法视野下的留置盘问制度 | 第17-23页 |
一、英美法系国家留置盘问制度 | 第17-19页 |
(一) 英国 | 第17-18页 |
(二) 美国 | 第18-19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留置盘问制度 | 第19-23页 |
(一) 德国 | 第19-20页 |
(二) 法国 | 第20-21页 |
(三) 日本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留置盘问制度的现状 | 第23-33页 |
一、立法规定 | 第23-24页 |
二、留置盘问的价值分析 | 第24-28页 |
(一) 留置盘问是获取犯罪消息、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来源 | 第24-25页 |
(二) 留置盘问是绝大多数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 | 第25-26页 |
(三) 留置盘问弥补了拘传的缺陷 | 第26-27页 |
(四) 留置盘问弥补了拘留的缺陷 | 第27-28页 |
三、留置盘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8-33页 |
(一) 存在问题 | 第28-31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留置盘问制度 | 第33-40页 |
一、完善立法 | 第33-35页 |
(一) 将留置盘问纳入刑事诉讼法的范畴 | 第33-34页 |
(二) 明确留置盘问的法律性质 | 第34页 |
(三) 明确留置盘问的适用标准 | 第34页 |
(四) 明确留置盘问的适用范围和深度 | 第34-35页 |
(五) 缩短留置盘问的期限 | 第35页 |
二、程序完善 | 第35-36页 |
(一) 表明身份 | 第35-36页 |
(二) 登记程序 | 第36页 |
(三) 审批程序 | 第36页 |
(四) 盘问程序 | 第36页 |
三、留置盘问可以折抵刑期 | 第36-37页 |
四、加强监督 | 第37页 |
五、完善司法救济途径 | 第37-38页 |
六、明确被留置人的权利和公安机关的义务 | 第38-39页 |
七、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法治理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执法者素质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