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问题的提出与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本文的研究对象 | 第12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研究任务与方法 | 第17页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7-18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2 引言:有限责任公司的历史与现状 | 第20-24页 |
·有限责任公司短暂而辉煌的历史 | 第20-21页 |
·有限责任公司尴尬的生存现状 | 第21-22页 |
·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制度的出路 | 第22-24页 |
3 投资者预期利益与企业法律形态选择 | 第24-42页 |
·企业法律形态的宏观审视 | 第24-28页 |
·独资企业 | 第24-25页 |
·合伙企业 | 第25-28页 |
·公司制企业 | 第28页 |
·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形态优势 | 第28-37页 |
·有限责任公司与合伙企业的比较 | 第29-33页 |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比较 | 第33-37页 |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多元预期利益 | 第37-40页 |
·追逐利润与规避风险 | 第38页 |
·参与管理与控制投资 | 第38-39页 |
·创业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4 股东预期利益实现的制度困境 | 第42-56页 |
·有限责任公司基本属性对股东预期利益实现的约束 | 第42-49页 |
·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 | 第42-43页 |
·有限责任公司的闭锁性 | 第43-47页 |
·股东的有限责任 | 第47-49页 |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地位对预期利益实现的妨碍 | 第49-55页 |
·股东—管理者的投资者地位 | 第49-53页 |
·资本多数决导致小股东弱势 | 第53-54页 |
·超大股东规则下小股东行使表决权的道德风险 | 第54-55页 |
·小股东滥用救济的道德风险 | 第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5 预期利益法律保护的域外考察 | 第56-76页 |
·德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预期利益的法律保护 | 第56-63页 |
·公司司法解散 | 第56-57页 |
·退股与开除 | 第57-63页 |
·美国闭锁公司股东预期利益的法律保护 | 第63-68页 |
·强制解散 | 第63-64页 |
·善意和忠实的信义义务 | 第64-66页 |
·仲裁和任命临时董事 | 第66页 |
·买断 | 第66-67页 |
·合理预期 | 第67-68页 |
·德国与美国股东预期利益保护比较 | 第68-75页 |
·当代的路径比较 | 第69-73页 |
·救济的效用比较 | 第73-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6 股东预期利益法律保护与裁判的标准 | 第76-104页 |
·利益平衡视角的预期利益保护 | 第76-78页 |
·小股东利益保护与权利约束的平衡 | 第76-77页 |
·大股东、小股东与公司的利益平衡 | 第77-78页 |
·公司自治与司法干预的平衡 | 第78页 |
·预期利益保护的合理预期进路 | 第78-85页 |
·合理预期的基本阐释 | 第78-80页 |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合理预期的理论基础 | 第80-85页 |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合理预期的认知:以美国法为中心的考察 | 第85-99页 |
·压制与合理预期 | 第86-90页 |
·“合理预期”的判例法发展与成文法 | 第90-94页 |
·信义义务与合理预期的比较 | 第94-95页 |
·合理预期标准的局限性及其克服 | 第95-99页 |
·继受股东、压制与合理预期 | 第99-102页 |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 | 第99-100页 |
·继受股东的合理预期 | 第100-102页 |
·小结 | 第102-104页 |
7 预期利益保护的我国实证法考察 | 第104-136页 |
·有限责任公司立法的投资者导向 | 第104-119页 |
·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现实需求 | 第104-105页 |
·有限责任公司的正当性及法律制度的功能 | 第105-112页 |
·有限责任公司立法取向的投资者本位 | 第112-119页 |
·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分配压制之救济制度完善 | 第119-126页 |
·股东的利润分配预期 | 第119-120页 |
·利润直接分配之压制 | 第120-122页 |
·利润间接分配之压制 | 第122-123页 |
·股东对利润分配的自决与救济 | 第123-125页 |
·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分配的制度完善路径 | 第125-126页 |
·有限责任公司僵局法律救济之完善 | 第126-135页 |
·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易发性 | 第127-128页 |
·公司僵局法律救济的理论依据 | 第128-129页 |
·有限责任公司僵局法律救济的域外比较 | 第129-130页 |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僵局法律救济的评析与完善 | 第130-135页 |
·小结 | 第135-136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36-142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36-139页 |
·展望 | 第139-142页 |
致谢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6页 |
附录 | 第15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