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9-10页 |
2 企业并购概论 | 第10-16页 |
·并购概念及其类型 | 第10-11页 |
·并购的中外历史回顾 | 第11-12页 |
·国外的并购史 | 第11页 |
·中国的并购史 | 第11-12页 |
·并购的经济学解释 | 第12-13页 |
·以新古典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为主体对横向并购的解释 | 第12页 |
·以交易成本为主体对纵向并购的解释 | 第12页 |
·以范围经济、资产选择理论和自大假说为主体对混合并购的解释 | 第12-13页 |
·并购与企业战略 | 第13-14页 |
·企业的主要战略及其实施方式 | 第13页 |
·并购和其他战略实施方式的比较 | 第13-14页 |
·并购成功的要素和失败的风险因素 | 第14-16页 |
3 企业并购整合的内容 | 第16-34页 |
·概述 | 第16页 |
·整合在并购中的地位 | 第16-19页 |
·整合计划和沟通 | 第19-20页 |
·制定整合计划 | 第19-20页 |
·整合计划的公布 | 第20页 |
·和利益相关者的沟通 | 第20页 |
·资源整合 | 第20-27页 |
·保留人力资源 | 第21-23页 |
·金融资源和有形资源的整合 | 第23-25页 |
·整合商誉及其他无形资源 | 第25-27页 |
·流程整合 | 第27-34页 |
·管理系统的整合 | 第27-31页 |
·薪酬、福利和激励计划 | 第31-34页 |
4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整合模式简介 | 第34-38页 |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整合的现状 | 第34页 |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整合的模式 | 第34-38页 |
·吸收式整合模式 | 第35页 |
·共生式整合模式 | 第35页 |
·保护式整合模式 | 第35-36页 |
·控制式整合模式 | 第36页 |
·上市公司的并购整合模式归类的问题 | 第36-38页 |
5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整合案例分析 | 第38-66页 |
·德隆国际的战略性产业并购吸收整合模式 | 第38-52页 |
·屯河和天山水泥业务的重组以及屯河的番茄酱产业再发展 | 第38-42页 |
·合金股份的业务渐变 | 第42-50页 |
·德隆并购整合特点总结 | 第50-51页 |
·德隆后期失败的原因简要分析 | 第51-52页 |
·华立控股(华立集团)的青蒿素产业链的共生式垂直整合 | 第52-58页 |
·华立控股产业整合的背景和动因 | 第53页 |
·青蒿素产业整合的意义 | 第53页 |
·并购整合规划 | 第53-54页 |
·整合行动和成果 | 第54-57页 |
·华立控股青蒿素产业链垂直整合的特点 | 第57-58页 |
·中集集团集装箱产业横向并购 | 第58-66页 |
·并购的动因 | 第59-60页 |
·中集集团的优势分析 | 第60-61页 |
·并购的实施 | 第61页 |
·并购后的生产要素整合和管理优化 | 第61-63页 |
·并购和整合的效果 | 第63-64页 |
·中集集团横向并购的启示 | 第64-66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66-68页 |
·主要结论 | 第66页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