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研究综述 | 第12-30页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及内涵 | 第12-14页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念的形成 | 第12-13页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 第13-14页 |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方法 | 第14-24页 |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 | 第14页 |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机理 | 第14-19页 |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 第19-24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 第24-30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第27-30页 |
第2章 武夷山区基本概况与研究区域选择 | 第30-41页 |
·自然地理条件概况 | 第30-33页 |
·地理位置 | 第30页 |
·地质、地貌 | 第30-31页 |
·气候 | 第31页 |
·水文 | 第31页 |
·土壤 | 第31-32页 |
·动植物资源 | 第32-33页 |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33-36页 |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 第33-34页 |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 第34页 |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发展快速 | 第34页 |
·经贸、旅游迅速发展 | 第34-35页 |
·财政收入逐年增长 | 第35页 |
·物价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增加 | 第35-36页 |
·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显著增加 | 第36页 |
·文化和教育 | 第36页 |
·武夷山区森林资源概况 | 第36-38页 |
·武夷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提出 | 第38-41页 |
·武夷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 | 第38-39页 |
·武夷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迫切性 | 第39-41页 |
第3章 武夷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 第41-62页 |
·武夷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指标的选取 | 第41页 |
·武夷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 第41-47页 |
·实物资源价值评估方法 | 第41-42页 |
·固定CO_2和释放O_2价值评估方法 | 第42-43页 |
·涵养水源价值评估方法 | 第43-44页 |
·土壤保持价值评估方法 | 第44-46页 |
·净化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 第46-47页 |
·休闲游憩价值评估方法 | 第47页 |
·数据获取及参数确定 | 第47-48页 |
·武夷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 | 第48-62页 |
·实物资源价值 | 第48-49页 |
·固定CO_2和释放O_2价值 | 第49-53页 |
·涵养水源价值 | 第53-55页 |
·土壤保持价值 | 第55-58页 |
·净化环境价值 | 第58-59页 |
·休闲游憩价值 | 第59-60页 |
·武夷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价值 | 第60-62页 |
第4章 武夷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构成与空间分布 | 第62-79页 |
·实物资源价值构成与空间分布 | 第62-63页 |
·林木生长价值构成 | 第62页 |
·林木生长价值的空间分布 | 第62-63页 |
·固定CO_2和释放O_2价值构成与空间分布 | 第63-66页 |
·固定CO_2和释放O_2价值构成 | 第63页 |
·固定CO_2和释放O_2价值的空间分布 | 第63-66页 |
·涵养水源价值构成与空间分布 | 第66页 |
·涵养水源价值构成 | 第66页 |
·涵养水源价值的空间分布 | 第66页 |
·土壤保持价值构成与空间分布 | 第66-68页 |
·土壤保持价值构成 | 第66-68页 |
·土壤保持价值的空间分布 | 第68页 |
·净化环境价值构成与空间分布 | 第68-70页 |
·净化环境价值构成 | 第68-70页 |
·净化环境价值的空间分布 | 第70页 |
·武夷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价值的空间分布 | 第70-75页 |
·武夷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构成分析 | 第70-73页 |
·武夷山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空间分布 | 第73-75页 |
·武夷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分区研究 | 第75-79页 |
·生态服务功能分区的标准与方法 | 第75页 |
·生态服务功能分区结果和各区特点、保护措施 | 第75-79页 |
第5章 武夷山区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研究 | 第79-86页 |
·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内涵 | 第79-80页 |
·森林生态价值补偿数量的确定 | 第80页 |
·森林生态价值补偿范围的确定 | 第80页 |
·森林生态价值的计量与评估 | 第80页 |
·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分析 | 第80页 |
·武夷山区森林生态价值补偿分析 | 第80-84页 |
·补偿范围的确定 | 第80页 |
·补偿系数的确定 | 第80-84页 |
·建立科学合理的森林生态价值补偿资金来源 | 第84-86页 |
·政府财政补偿 | 第84-85页 |
·市场机制补偿 | 第85页 |
·收益者补偿 | 第85-8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6-89页 |
附录 | 第89-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个人简历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