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动态工作流的面向服务企业应用集成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0页
   ·论文背景第15-17页
     ·面向服务的企业架构第15-16页
     ·工作流技术第16-17页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意义第17-18页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18-20页
第2章 企业应用集成概述第20-35页
   ·企业应用集成的概念第20页
   ·企业应用集成分类第20-23页
     ·数据集成第20-21页
     ·应用接口集成第21页
     ·业务级应用集成第21-22页
     ·表示层集成第22-23页
     ·企业到企业的集成(B2B)第23页
   ·企业应用集成模型第23-25页
     ·Hub-Spoke 结构第23页
     ·信息总线结构第23-25页
     ·混合型总线结构第25页
   ·传统企业应用集成的技术实现第25-27页
     ·公共请求代理第26页
     ·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第26-27页
     ·远程方法调用第27页
   ·传统企业应用集成的不足第27-28页
   ·基于SOA 的企业应用集成第28-35页
     ·SOA 的定义第28页
     ·SOA 模型介绍第28-30页
     ·基于SOA 的企业应用集成模型第30-31页
     ·SOA 的技术实现第31-35页
第3章 工作流技术概述第35-45页
   ·工作流的概念第35页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概念第35-37页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参考模型第37-39页
     ·工作流参考模型第37-39页
     ·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第39页
   ·传统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不足第39-41页
   ·动态工作流技术第41-45页
     ·动态工作流的模型第41-42页
     ·动态工作流的特征第42-45页
第4章 基于动态工作流的面向服务企业应用集成架构设计第45-63页
   ·架构设计原则第45-46页
   ·整体架构第46页
   ·主要组件描述第46-58页
     ·企业信息门户第46-48页
     ·企业外部服务提供第48-49页
     ·工作流管理第49-51页
     ·工作流执行第51-53页
     ·企业服务总线第53-56页
     ·遗留企业应用集成第56-57页
     ·遗留数据整合第57-58页
   ·系统架构的主要特点第58-61页
     ·松散耦合和可扩展性第58-59页
     ·动态性结构改变第59-60页
     ·运行时的资源可改变性第60-61页
   ·系统架构部署第61-63页
第5章 动态服务组合技术研究第63-83页
   ·引言第63-65页
   ·服务选取第65页
   ·基于QoS 描述的服务模型第65-69页
     ·单一服务的形式化描述第65-66页
     ·组合服务的形式化描述第66-67页
     ·单个服务的QoS 描述第67-68页
     ·组合服务的QoS 描述第68-69页
   ·基于QoS 的服务选取问题描述第69-70页
     ·基于QoS 服务选取的数学描述第69页
     ·归一化处理第69-70页
     ·目标模型第70页
     ·约束条件第70页
   ·最优服务组合选取算法第70-75页
     ·基于穷举搜索的服务选取算法第70-71页
     ·基于整数规划的服务选取算法第71-72页
     ·实验数据第72-73页
     ·实验结果第73页
     ·结果分析第73-74页
     ·存在的问题第74-75页
   ·网格环境下基于整数规划的改进型算法第75-80页
     ·网格环境简介第75-76页
     ·算法描述第76-78页
     ·性能评价第78-80页
   ·企业环境下动态服务选择算法的选择策略第80-82页
     ·基于QoS 的向量表示第80-81页
     ·基于向量空间法的服务选择策略第81-82页
   ·小结第82-83页
第6章 基于动态工作流的面向服务企业应用集成架构实现第83-94页
   ·案例背景第83-84页
     ·企业现状分析第83页
     ·企业集成目标第83-84页
   ·系统架构分析第84-87页
   ·系统实现第87-93页
     ·数据服务实现第87-88页
     ·工作流建模第88-91页
     ·数据库设计第91-92页
     ·服务执行代理实现第92-93页
   ·小结第93-94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附录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品牌资产管理的民族速递业绩效提升策略研究
下一篇:企业技术知识转化矩阵模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