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一、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 | 第12-14页 |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17页 |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7-18页 |
一、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8页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一、智能导师系统 | 第18-19页 |
二、IT技能导师系统iTutor | 第19页 |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 第19-20页 |
四、iTutor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第四节 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智能导师系统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第24-34页 |
第一节 智能导师系统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国外应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 第26-29页 |
第三节 国内应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 第29-34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34-42页 |
第一节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教学设计理论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 | 第36-37页 |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7-39页 |
第五节 混合学习理论 | 第39-42页 |
第四章 IT技能导师系统iTutor | 第42-52页 |
第一节 系统的教学流程 | 第42-48页 |
一、例中学 | 第43-44页 |
二、做中学 | 第44-47页 |
三、学习评价 | 第47-48页 |
四、在线学习支持服务 | 第48页 |
第二节 系统的功能特色 | 第48-52页 |
第五章 iTutor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 第52-62页 |
第一节 方案的设计依据 | 第52-60页 |
一、教与学理论的支撑 | 第52-57页 |
二、技术手段的支持 | 第57-58页 |
三、学习理念的变革 | 第58-60页 |
第二节 iTutor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 第60-62页 |
第六章 iTutor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 第62-86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情况介绍 | 第62-64页 |
一、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公共课 | 第62页 |
二、任课教师 | 第62-63页 |
三、课程教材 | 第63页 |
四、学生成绩的评定 | 第63页 |
五、IT技能测评系统iTAS | 第63-64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案设计 | 第64-68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65页 |
二、研究样本的确定与分析 | 第65-66页 |
三、实验方案设计 | 第66页 |
四、实验变量控制 | 第66-68页 |
第三节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8-86页 |
一、研究数据资料来源 | 第68页 |
二、测试成绩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68-73页 |
三、学生学习态度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73-80页 |
四、iTutor使用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80-84页 |
五、教师访谈记录的分析与讨论 | 第84-86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86-90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86-88页 |
第二节 下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附录1 课前作业信息 | 第96-97页 |
附录2 “Excel”一章的测试题 | 第97-99页 |
附录3 控制组学习态度调查问卷 | 第99-100页 |
附录4 实验组学习态度调查问卷 | 第100-102页 |
附录5 台湾资策会E-Learning教材品质规范 | 第102-104页 |
附录6 iTutor评价项目表 | 第104-105页 |
附录7 iTutor使用调查问卷 | 第105-107页 |
附录8 实验研究前教师访谈提纲 | 第107-108页 |
附录9 实验研究后教师访谈提纲 | 第108-109页 |
附录10 实验组学生名单及成绩 | 第109-110页 |
附录11 控制组学生名单及成绩 | 第110-112页 |
附录12 控制组学生抽样名单及成绩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作者就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16-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