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一、行政诉讼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原因 | 第12-28页 |
(一) 行政诉讼的目的 | 第13-16页 |
1. 对行政诉讼目的的认识 | 第13-15页 |
2. 行政诉讼目的对举证责任分配的影响 | 第15-16页 |
(二) 行政诉讼被告的举证能力 | 第16-19页 |
1. 行政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的证明对象具有重合性 | 第16-17页 |
2. 行政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的证据材料具有交叉同一性 | 第17-18页 |
3. 行政主体的职权性 | 第18-19页 |
(三) 行政诉讼中的违法推定 | 第19-22页 |
1. 推定的涵义及其对举证责任分配的影响 | 第19-21页 |
2. 行政诉讼中存在违法推定 | 第21-22页 |
(四) 行政诉讼发展的现实要求 | 第22-23页 |
(五) 域外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立法和理论 | 第23-28页 |
二、行政诉讼被告举证责任的范围 | 第28-40页 |
(一) 作为案件中被告举证责任的范围 | 第28-31页 |
1. 作为行政行为的涵义及其合法性要件 | 第28-29页 |
2. 作为案件中被告举证的具体对象 | 第29-31页 |
(二) 不作为案件中被告举证责任的范围 | 第31-34页 |
1. 不作为行政行为的涵义及其违法要件 | 第31-32页 |
2. 不作为案件中被告举证的具体对象 | 第32-34页 |
(三) 行政赔偿案件中被告举证责任的范围 | 第34-38页 |
1. 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35-36页 |
2. 行政赔偿案件中被告举证的具体对象 | 第36-38页 |
(四) 行政诉讼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原则的例外 | 第38-40页 |
三、行政诉讼被告的举证规则 | 第40-54页 |
(一) 案卷外证据排除规则 | 第40-45页 |
1. 案卷外证据排除规则的涵义和意义 | 第40-41页 |
2. 案卷外证据排除规则的要求 | 第41-43页 |
3. 案卷外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 | 第43页 |
4. 我国相关立法及其完善 | 第43-45页 |
(二) 举证时限规则 | 第45-50页 |
1. 举证时限的涵义及其设置的必要性 | 第45-46页 |
2. 举证时限规则的要求及其例外 | 第46-47页 |
3. 我国相关立法的缺陷及其完善 | 第47-50页 |
(三) 补证规则 | 第50-54页 |
1. 补证的涵义和意义 | 第50-51页 |
2. 被告可以补证的情形 | 第51-53页 |
3. 对被告补证的限制 | 第53-54页 |
四、“新的证据”与被告举证责任 | 第54-60页 |
(一) “新的证据”的界定 | 第54-55页 |
(二) “新的证据”存在的必要性 | 第55-57页 |
(三) 被告主张“新的证据”及其举证责任 | 第57-60页 |
1. 被告可以主张“新的证据” | 第57-58页 |
2. 被告主张“新的证据”的举证责任 | 第58页 |
3. 被告主张“新的证据”应注意的问题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