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elica语言的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环境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1页 |
| ·电磁暂态仿真环境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混杂动态系统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8页 |
| ·电磁暂态仿真软件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9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9-10页 |
| ·论文的结构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混杂动态系统理论基础与建模方法 | 第11-18页 |
| ·混杂系统理论简介 | 第11-12页 |
| ·混杂系统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 第11页 |
| ·混杂动态系统的特征 | 第11-12页 |
| ·混杂动态系统的描述 | 第12-16页 |
|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描述 | 第12-13页 |
| ·连续动态系统描述 | 第13页 |
| ·混杂动态系统的数学描述 | 第13-16页 |
| ·混杂动态系统的建模方法 | 第16页 |
| ·混杂系统理论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 第16-17页 |
| ·电力系统混杂动态仿真 | 第17页 |
| ·小结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环境设计 | 第18-28页 |
| ·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Modelica | 第18-19页 |
| ·面向对象语言的特点 | 第18页 |
| ·Modelica 模型语言简介 | 第18-19页 |
| ·模型编辑与仿真分析 | 第19-21页 |
| ·模型编辑环境 | 第19页 |
| ·模型仿真分析环境 | 第19-20页 |
| ·模型的表示方法 | 第20-21页 |
| ·电力元件模型互连技术 | 第21-25页 |
| ·连接子connector 类 | 第21-22页 |
| ·模型的模板定义 | 第22-23页 |
| ·元件连接 | 第23-25页 |
| ·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包结构框架 | 第25-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库的元件建模 | 第28-43页 |
| ·发电机模型库建模 | 第28-35页 |
| ·同步发电机电磁暂态模型 | 第29-31页 |
| ·发电机控制器模型库 | 第31-34页 |
| ·发电机模型与网络连接 | 第34-35页 |
| ·考虑控制器的同步发电机模型 | 第35页 |
| ·网络模型库 | 第35-37页 |
| ·输电线路的电磁暂态模型 | 第36-37页 |
| ·变压器模型库建模 | 第37-39页 |
| ·变压器的电磁暂态模型 | 第37-38页 |
| ·有载调压器分接头调节的混杂建模 | 第38-39页 |
| ·负荷模型库建模 | 第39-40页 |
| ·三相并联 RLC 负荷模型 | 第40页 |
| ·保护系统模型 | 第40-42页 |
| ·三段定时限电流保护模型 | 第40-42页 |
| ·其它子库模型 | 第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仿真算例 | 第43-51页 |
| ·发电机电磁暂态过程仿真 | 第43-46页 |
| ·考虑线路保护模型的系统仿真算例 | 第46-5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