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死刑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我国的刑事政策与死刑制度 | 第12-24页 |
(一) 刑事政策概述 | 第12-15页 |
1、刑事政策 | 第12页 |
2、我国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 | 第12-15页 |
(二) 我国死刑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15-24页 |
1、从严控制死刑阶段 | 第15-17页 |
2、背离从严控制死刑阶段 | 第17-19页 |
3、同归从严控制死刑阶段 | 第19-20页 |
4、死刑制度最新进展阶段 | 第20-24页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我国死刑制度 | 第24-40页 |
(一)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综述 | 第24-29页 |
1、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含义 | 第24-26页 |
2、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价值 | 第26-29页 |
(二)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我国死刑制度的指导意义 | 第29-34页 |
1、社会意义 | 第29-31页 |
2、政策意义 | 第31-32页 |
3、立法意义 | 第32-33页 |
4、司法意义 | 第33-34页 |
(三) 对我国现行死刑制度的评价 | 第34-40页 |
1、我国现行死刑制度的进步 | 第35-37页 |
2、我国现行死刑制度的不足 | 第37-40页 |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我国死刑制度的完善 | 第40-48页 |
(一) 完善死刑立法的构想 | 第40-42页 |
1、完善总则立法的构想 | 第40-41页 |
2、完善分则立法的构想 | 第41-42页 |
3、关于立法途径的构想 | 第42页 |
(二) 完善死刑司法的构想 | 第42-48页 |
1、充分发挥死缓制度的积极作用 | 第42-44页 |
2、坚持和完善证据裁判原则 | 第44-45页 |
3、加强对面临死刑犯罪人诉讼权利的保障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7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