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轧机主传动系统有限元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概论 | 第7-18页 |
| ·轧机主传动系统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轧机主传动系统静力学分析 | 第7页 |
| ·轧机主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7-8页 |
| ·有限元单元法 | 第8-18页 |
| ·有限单元法基本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8-9页 |
| ·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研究和发展现状 | 第9-13页 |
| ·子模型技术 | 第13-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R2 轧机主传动系统整体有限元分析 | 第18-25页 |
| ·主传动系统整体有限元模型的构造 | 第18-19页 |
| ·物理模型的构造 | 第18页 |
| ·网格的划分 | 第18-19页 |
| ·模型加载与边界条件 | 第19-22页 |
| ·建立接触对 | 第19-21页 |
| ·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 | 第21-22页 |
| ·计算结果 | 第22-25页 |
| 第三章 主传动轴的子模型有限元分析 | 第25-35页 |
| ·主传动轴一次子模型 | 第25-27页 |
| ·子模型的构造 | 第25-26页 |
| ·施加载荷及边界条件 | 第26页 |
| ·计算结果 | 第26页 |
| ·验证切割边界 | 第26-27页 |
| ·主传动轴二次子模型 | 第27-30页 |
| ·子模型的构造 | 第27-28页 |
| ·施加载荷及边界条件 | 第28页 |
| ·计算结果 | 第28-30页 |
| ·验证切割边界 | 第30页 |
| ·结果分析 | 第30页 |
| ·主传动轴疲劳强度分析 | 第30-31页 |
| ·结构改进措施及效果 | 第31-33页 |
| ·改进方案 | 第31-32页 |
| ·改进效果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辊端万向联轴器叉头的子模型分析 | 第35-48页 |
| ·辊端万向联轴器叉头子模型一 | 第35-40页 |
| ·辊端万向联轴器叉头子模型一的构造 | 第35-36页 |
| ·施加载荷及边界条件 | 第36-39页 |
| ·计算结果 | 第39页 |
| ·验证切割边界 | 第39-40页 |
| ·辊端万向联轴器叉头子模型二 | 第40-43页 |
| ·辊端万向联轴器叉头子模型二的构造 | 第40页 |
| ·施加载荷及边界条件 | 第40-41页 |
| ·计算结果 | 第41-43页 |
| ·验证切割边界 | 第43页 |
| ·叉头疲劳强度分析 | 第43页 |
| ·结构改进措施及方案 | 第43-47页 |
| ·改进方案一 | 第43-45页 |
| ·改进方案二 | 第45-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 ·展望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详细摘要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