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大麦论文

大麦TILLING群体的构建及其在抗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符号说明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引言第11-24页
   ·诱变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3-17页
     ·诱变及其研究意义第13页
     ·诱变方法分类第13-17页
       ·物理诱变第13-15页
       ·化学诱变第15-17页
   ·人工诱变突变体库的构建方法第17-19页
     ·物理、化学诱变法第17-18页
     ·T-DNA 插入法第18页
     ·转座子标签法第18-19页
   ·TILLING 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TILLING 技术的发展第19-20页
     ·TILLING 技术在麦类作物上的应用第20页
   ·水杨酸抗病途径的研究进展第20-23页
     ·水杨酸和水杨酸抗病途径第20-21页
     ·模式植物水杨酸抗病途径的研究进展第21页
     ·EDR1 与NPR1 基因第21-23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30页
   ·实验材料第24页
   ·实验方法第24-30页
     ·大麦突变群体的获得第24页
     ·CEL I 酶切体系的建立第24-26页
       ·CEL I 酶的提取第24-26页
       ·CEL I 酶活性检测及酶切体系的验证第26页
     ·水杨酸抗病途径上EDR1 基因和NPR1 基因的筛选第26-27页
     ·突变体功能预测第27页
     ·DNA 提取方法第27-28页
     ·PCR 扩增体系及程序第28页
       ·PCR 体系第28页
       ·PCR 程序第28页
     ·CEL I 酶酶切体系第28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3%)第28-3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0-41页
   ·大麦TILLING 突变群体的构建第30-33页
   ·CEL I 酶切体系的建立第33-35页
     ·CEL I 酶的提取及活性检测第33页
     ·CEL I 酶酶切体系的确定第33-35页
   ·水杨酸抗病途径上EDR1 基因和NPR1 基因的筛选第35-41页
     ·SA 途径上EDR1 基因和NPR1 基因的确定第35-36页
     ·EDR1 和NPR1 突变池的筛选,突变体的鉴定及功能预测第36-41页
       ·EDR1 基因和NPR1 基因突变池的筛选,突变体的鉴定第36-38页
       ·突变体功能的预测第38-41页
4. 讨论第41-44页
   ·TILLING 技术在麦类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第41页
   ·CEL I 酶切体系的建立第41-42页
   ·水杨酸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突变体的获得第42页
   ·群体突变频率第42-44页
5.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2页
附录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5-56页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渍水对出苗率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白首乌的组织培养及其生理生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