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西方批判性思维的早期哲学形态 | 第11-23页 |
(一) 否定形态:巴曼尼德的“存在论”和芝诺的悖论 | 第11-12页 |
(二) 诘问形态:苏格拉底的对话法 | 第12-13页 |
(三) 摈弃形态:培根的“四假相说”和“归纳法” | 第13-15页 |
(四) 怀疑形态:笛卡尔的普遍怀疑论 | 第15-17页 |
(五) 批判形态:康德的批判哲学 | 第17-18页 |
(六) 反思形态:黑格尔的反思论 | 第18-20页 |
(七) 历史形态:马克思哲学的社会批判理论 | 第20-23页 |
二、中国批判性思维的思想概略 | 第23-27页 |
(一) 儒家的批判性思维:“疑”,“博学”、“慎思”、“明辨”,“克己内省” | 第23-25页 |
(二) 墨家的批判性思维:“类”、“故”、“理” | 第25-27页 |
三、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和国内外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研究概况 | 第27-33页 |
(一) 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 第27-30页 |
(二) 国内外批判性思维教学研究概况 | 第30-33页 |
四、初中思想品德课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第33-42页 |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 第33-39页 |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可能性 | 第39-42页 |
五、初中思想品德课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 第42-45页 |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 | 第42-43页 |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43-45页 |
六、初中思想品德课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内容 | 第45-49页 |
(一) 批判技能的培养 | 第45-47页 |
(二) 批判精神的培养 | 第47-49页 |
七、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思路和探索 | 第49-63页 |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 第49-57页 |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方法 | 第57-60页 |
(三)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要处理好的一些问题 | 第60-63页 |
八、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对教师的要求 | 第63-66页 |
(一) 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 第63-64页 |
(二) 教师应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 第64页 |
(三) 教师应重构自己的能力结构 | 第64-65页 |
(四) 教师应发挥自身批判“楷模效应” | 第65-66页 |
结束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