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1页 |
·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简介 | 第11-12页 |
·纳米科技 | 第11-12页 |
·纳米材料 | 第12页 |
·纳米材料的特性 | 第12-15页 |
·Kubo(久保)效应 | 第12-13页 |
·小尺寸效应 | 第13页 |
·量子尺寸效应 | 第13页 |
·表面效应 | 第13-14页 |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第14页 |
·介电限域效应 | 第14-15页 |
·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15-16页 |
·水热法简介 | 第16-20页 |
·水热法定义 | 第17页 |
·水热法的类型 | 第17-18页 |
·水热制备技术的特点 | 第18-20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第20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0-22页 |
·金属有机化合物前驱体法合成铜的氧化物亚微米晶 | 第20-21页 |
·金属有机化合物前驱体法合成铁的氧化物纳米晶 | 第21页 |
·绿色水热法合成 CuCl 和 CuBr 纳米晶 | 第21-22页 |
·课题基金来源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1页 |
第二章 金属有机化合物前驱体法合成铜的氧化物亚微米晶 | 第31-44页 |
·引言 | 第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实验所需试剂及设备 | 第31-32页 |
·前驱体 Cu-(ACAC)_2 的制备 | 第32页 |
·水热法合成 Cu_2O 亚微米晶 | 第32页 |
·低温热分解法合成 CuO 亚微米晶 | 第32页 |
·产品的表征 | 第32-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8页 |
·前驱体 Cu-(ACAC)_2 的表征 | 第33-34页 |
·产品的 XRD 分析 | 第34-35页 |
·产品的 FTIR 表征 | 第35-36页 |
·产品的 XPS 分析 | 第36-38页 |
·产品的 SEM 观察 | 第38页 |
·合成机理探讨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第三章 金属有机化合物前驱体法合成铁的氧化物纳米晶 | 第44-64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实验所需试剂及设备 | 第45页 |
·金属有机化合物前驱体 Fe-(ACAC)_3 的制备 | 第45页 |
·铁的氧化物纳米晶的制备 | 第45-46页 |
·产品的表征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7页 |
·前驱体 Fe-(ACAC)_3 的表征 | 第46-48页 |
·铁的氧化物纳米晶的表征 | 第48-55页 |
·Fe_2O_3 粉末的 XRD 分析 | 第48-49页 |
·Fe_2O_3 粉末的 TEM 观察 | 第49-51页 |
·Fe304 粉末的 XRD 分析 | 第51-52页 |
·Fe304 粉末的 TEM 观察 | 第52-53页 |
·产品的 FTIR 表征 | 第53-54页 |
·产品的拉曼光谱表征 | 第54-55页 |
·产品的磁性测试 | 第55-57页 |
·合成机理探讨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第四章 绿色水热法合成 CuCl 和 CuBr 纳米晶 | 第64-76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实验部分 | 第65-66页 |
·实验所需试剂及设备 | 第65页 |
·CuCl 纳米晶的合成 | 第65-66页 |
·CuBr 纳米晶的合成 | 第66页 |
·产品的表征 | 第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4页 |
·CuCl 纳米晶的表征 | 第66-70页 |
·XRD 分析 | 第66-67页 |
·SEM 观察 | 第67-68页 |
·XPS 分析 | 第68-69页 |
·UV-Vis 吸收光谱 | 第69页 |
·RTPL 光谱 | 第69-70页 |
·CuBr 纳米晶的表征 | 第70-74页 |
·XRD 分析 | 第70-72页 |
·TEM 观察 | 第72页 |
·XPS 分析 | 第72-73页 |
·UV-Vis 吸收光谱 | 第73页 |
·RTPL 光谱 | 第73-74页 |
·合成机理探讨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