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网络恶搞的传播学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1章 引言第7-12页
   ·问题的提出第7-8页
   ·研究思路与指向第8-9页
   ·研究方法第9页
   ·目前研究的基本层面和进展第9-12页
第2章 网络恶搞兴起与泛滥第12-18页
   ·网络恶搞概念的溯源与界定第12-15页
     ·从“Kuso”到“恶搞”第12页
     ·“恶搞”关键词第12-14页
     ·恶搞概念的设想第14-15页
   ·网络恶搞的基本类别第15-16页
   ·按关键性事件划分的恶搞简史第16-18页
第3章 网络恶搞的病毒式传播第18-36页
   ·病毒的无成本自我复制第18-21页
     ·病毒传播的5W模式第18-19页
     ·病毒传播的一般路径与特点第19-21页
   ·网络恶搞的传播路径第21-23页
   ·网络恶搞的五个传播特点第23-29页
     ·之一:传播角色的传递性第23-25页
     ·之二:传播成本的转嫁性第25-26页
     ·之三:信息内容的娱乐性和寄生性第26-28页
     ·之四:信息结构的保真性和开放性第28-29页
     ·之五:传播渠道的易得性第29页
   ·网络恶搞的传播力第29-31页
     ·网络恶搞传播力的来源第29-30页
     ·网络恶搞传播力衰减曲线第30-31页
   ·流言理论中的网络恶搞第31-33页
   ·恶搞传播的“关”第33-36页
     ·Web2.0时代的“关”在哪里?第33-34页
     ·恶搞传播的把关困境第34-36页
第4章 社会效果层面的网络恶搞第36-43页
   ·网络消费的盛宴第36-37页
   ·虚拟面具下的狂欢第37-38页
   ·网络恶搞的是与非第38-43页
     ·网络恶搞的合理性第38-40页
     ·恶搞的反动性第40-43页
第5章 从“恶”搞到“善”搞第43-47页
   ·网络恶搞考验社会宽容度第43-44页
   ·视频许可与责任追究第44-45页
   ·“善”搞的一点设想第45-47页
第6章 结语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赣北武宁打鼓歌研究
下一篇:跨国证券欺诈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