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益呈报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收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13-30页 |
第一节 收益的概念及作用 | 第13-16页 |
一、收益的涵义 | 第13-14页 |
二、收益与业绩的关系 | 第14-15页 |
三、收益的作用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收益的基本理论 | 第16-30页 |
一、收益确定的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 | 第17-21页 |
二、收益包含的内容 | 第21-23页 |
三、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特点 | 第23-28页 |
四、收益计量与资本保全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全面收益及其理论 | 第30-56页 |
第一节 全面收益的涵义及内容 | 第30-36页 |
一、全面收益的涵义 | 第30-31页 |
二、全面收益的特征 | 第31-32页 |
三、全面收益的组成内容 | 第32-36页 |
第二节 全面收益的理论基础 | 第36-39页 |
一、全面收益使会计收益更接近于经济收益 | 第36-37页 |
二、全面收益概念更符合干净盈余理论的要求 | 第37-38页 |
三、全面收益符合总括收益观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全面收益是对传统收益的突破 | 第39-47页 |
一、全面收益与收益确认的原则 | 第39-43页 |
二、全面收益与资本保全理论 | 第43-45页 |
三、全面收益与财务报表勾稽关系 | 第45-47页 |
第四节 全面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 第47-56页 |
一、全面收益的确认 | 第47-51页 |
二、全面收益的计量 | 第51-56页 |
第三章 全面收益报告 | 第56-124页 |
第一节 全面收益列报:现行准则的规定 | 第56-66页 |
一、英国全面收益的列报 | 第56-59页 |
二、美国全面收益的列报 | 第59-63页 |
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全面收益的列报 | 第63-66页 |
第二节 FASB的财务业绩报告项目研究综述 | 第66-84页 |
一、FASB财务业绩报告项目提出的背景 | 第67-70页 |
二、使用者信息需求之调查及其发现 | 第70-73页 |
三、财务业绩与单一的财务度量的重新考量 | 第73-74页 |
四、全面收益表表内信息之分类 | 第74-84页 |
第三节 IASB的财务业绩报告项目研究综述 | 第84-91页 |
一、IASB和ASB的业绩报告研究:简要回顾 | 第84-86页 |
二、FASB和IASB提议的业绩报告模式之比较 | 第86-91页 |
第四节 IASB与FASB关于业绩报告的联合研究 | 第91-116页 |
一、项目目标和工作计划的提出 | 第91-92页 |
二、项目第一阶段研究概览 | 第92-100页 |
三、项目第二阶段研究概览 | 第100-116页 |
第五节 FASB与IASB的财务业绩报告研究评价 | 第116-124页 |
一、对FASB与IASB的财务业绩报告研究的评价 | 第116-119页 |
二、财务业绩报告研究对我国收益报告研究的启示 | 第119-124页 |
第四章 我国企业收益报告之改革 | 第124-155页 |
第一节 我国企业收益确定的主要特点 | 第124-132页 |
一、我国企业现行实务中收益确定的特点 | 第124-125页 |
二、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下收益报告的特点 | 第125-131页 |
三、现行利润表中净收益的分类与列报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1-132页 |
第二节 改进我国企业收益报告的若干问题 | 第132-145页 |
一、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 | 第132-136页 |
二、会计俏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 | 第136-139页 |
三、会计信息可靠性问题之解决 | 第139-141页 |
四、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 | 第141-142页 |
五、收益表有关的会计要素及其分类 | 第142-145页 |
第三节 改进我国企业收益报告的初步设想 | 第145-155页 |
一、我国企业收益报告改革的总体思路 | 第145-146页 |
二、改进我国企业收益报告的具体设想 | 第146-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0页 |
后记 | 第160-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