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功能性色素简介 | 第10页 |
·红荧烯的合成及应用 | 第10-13页 |
·课题意义 | 第13-15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15-27页 |
·试剂与药品 | 第15-16页 |
·仪器装置 | 第16-17页 |
·化合物的合成实验 | 第17-24页 |
·6-甲基-1,4-萘醌(2)的合成 | 第17页 |
·6,11-氧-5a,6,11,11a-四氢-2-甲基-6,11-二苯基-5,12-并四苯醌(3)的合成 | 第17-18页 |
·2-甲基-6,11-二苯基-5,12-并四苯醌(4)的合成 | 第18页 |
·2-二溴甲基-6,11-二苯基-5,12-并四苯醌(5b)的合成 | 第18-19页 |
·2-甲酰基-6,11-二苯基-5,12-并四苯醌(6)的合成 | 第19页 |
·2-(1,3-二氧戊环)-6,11-二苯基.5,12-并四苯醌(7)的合成 | 第19-20页 |
·2-甲基-5,6,11,12-四苯基并四苯基-5,12-二醇(8)的合成 | 第20页 |
·2-甲基红荧烯(9)的合成 | 第20-21页 |
·2-二溴代甲基红荧烯(10b)的合成 | 第21页 |
·2-(1,3-二氧戊环)-5,6,11,12-四苯基并四苯-5,12-二醇(11) | 第21-22页 |
·2-甲酰基红荧烯(13)的合成 | 第22-23页 |
·2-(4,5-二呋喃基咪唑基)-6,11-二苯基-5,12-并四苯醌(14)的合成 | 第23页 |
·2-(4,5-二呋喃基咪唑基)红荧烯(16)合成 | 第23-24页 |
·产品鉴定及纯度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产品的光学性能检测方法及条件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7-63页 |
·6-甲基-1,4-萘醌(2)的合成 | 第27页 |
·化合物(1)的合成 | 第27页 |
·化合物(2)的合成 | 第27页 |
·2-甲基-6,11-二苯基-5,12-并四苯醌(4)的合成 | 第27-32页 |
·化合物(3)的合成 | 第28-30页 |
·化合物(4)的合成 | 第30-32页 |
·化合物5(a,b,c)的合成 | 第32-34页 |
·化合物(6)的合成 | 第34-35页 |
·化合物(7)的合成 | 第35-41页 |
·2-甲基-5,6,11,12-四苯基并四苯基-5,12-二醇(8)的合成 | 第41-43页 |
·2-甲基红荧烯(9)的合成 | 第43-44页 |
·2-二溴代甲基红荧烯(10b)的合成 | 第44-45页 |
·化合物(11)的合成 | 第45-47页 |
·2-甲酰基红荧烯(13)的合成 | 第47-49页 |
·2-(4′,5′-二呋喃基咪唑基)-6,11-二苯基-5,12-并四苯醌(14)的合成 | 第49-51页 |
·2-(4′,5′-二呋喃基咪唑基)红荧烯(16)合成 | 第51-55页 |
·红荧烯衍生物的光学性能比较 | 第55-61页 |
·红荧烯衍生物的紫外性质比较 | 第55-57页 |
·红荧烯衍生物的固态粉末色度的比较 | 第57页 |
·红荧烯衍生物的液态荧光性质的比较 | 第57-59页 |
·红荧烯衍生物的固态荧光谱图的对比 | 第59-61页 |
·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表征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