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km/h高速货车转向架的研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8页 |
| 1 引言 | 第9-10页 |
| 2 国外转向架发展概况 | 第10-16页 |
| ·国外高速货车转向架种类 | 第10-11页 |
| ·国外研制高速货车转向架的主要技术措施 | 第11-13页 |
| ·国外高速客车转向架的发展趋势 | 第13-16页 |
| 3 车辆动力学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 ·轮轨间的相互作用 | 第16页 |
| ·车辆在曲线上的稳态运动 | 第16页 |
| ·车辆对线路横向不平顺的相应 | 第16-17页 |
| 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一章 基本理论 | 第18-22页 |
| ·有限元算法原理 | 第18-21页 |
| ·多体系统动力学算法原理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转向架的总体设计 | 第22-34页 |
| ·转向架结构型式 | 第22-24页 |
| ·设计思想 | 第22页 |
| ·主要结构 | 第22-23页 |
| ·主要技术参数 | 第23-24页 |
| ·转向架各部件的结构设计 | 第24-30页 |
| ·焊接构架 | 第24-25页 |
| ·摇枕 | 第25-26页 |
| ·中央悬挂装置 | 第26页 |
| ·轴箱定位装置及一系悬挂 | 第26-27页 |
| ·轴箱 | 第27页 |
| ·轮对 | 第27-28页 |
| ·弹性常接触旁承 | 第28页 |
| ·心盘 | 第28-29页 |
| ·基础制动装置 | 第29-30页 |
| ·动力学参数 | 第30-33页 |
| ·计算原始参数 | 第30-31页 |
| ·车辆动力学性能标准 | 第31-32页 |
| ·动力学计算结论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转向架主要部件的强度分析 | 第34-43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34-35页 |
| ·构架 | 第34页 |
| ·摇枕 | 第34-35页 |
| ·轴箱 | 第35页 |
| ·计算边界条件 | 第35-37页 |
| ·构架 | 第35-36页 |
| ·摇枕 | 第36-37页 |
| ·轴箱 | 第37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7-42页 |
| ·构架 | 第37-39页 |
| ·摇枕 | 第39-40页 |
| ·轴箱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基于试验的转向架动力学性能分析 | 第43-62页 |
| ·试验对象和目的 | 第43页 |
| ·机车车辆滚动振动试验台试验系统简介 | 第43-47页 |
| ·试验台系统 | 第43-46页 |
| ·测试系统 | 第46-47页 |
| ·试验方案 | 第47-49页 |
| ·蛇行运动稳定性试验 | 第49-50页 |
| ·蛇行失稳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 ·蛇行失稳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0页 |
| ·运行平稳性 | 第50-59页 |
| ·运行平稳性试验方法 | 第50-52页 |
| ·运行平稳性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59页 |
| ·动力学分析及试验结论 | 第59-60页 |
| ·线路动力学试验及结论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