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4-18页 |
1.非甾体抗炎药简介 | 第14页 |
2.氟比洛芬简介 | 第14-15页 |
3.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4.氟比洛芬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概况 | 第17页 |
5.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氟比洛芬乙醇胺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 第18-25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18页 |
2 方法和结果 | 第18-22页 |
·氟比洛芬乙醇胺复合物的制备 | 第18-19页 |
·氟比洛芬及其复合物的DSC、FTIR和UV的测定 | 第19-20页 |
·氟比洛芬表观油水分配系数(APC)和溶解度测定 | 第20-22页 |
3 讨论 | 第22-24页 |
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氟比洛芬及其乙醇胺复合物体外经皮通透性研究 | 第25-37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25-26页 |
·仪器 | 第25页 |
·试药和动物 | 第25-26页 |
2 方法和结果 | 第26-35页 |
·鼠皮的处理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6-28页 |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实验结果 | 第28-35页 |
3 讨论 | 第35-36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氟比洛芬乙醇胺复合物贴剂处方筛选及制备 | 第37-50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37-38页 |
·仪器 | 第37页 |
·试药和动物 | 第37-38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8-48页 |
·氟比洛芬贴剂的制备工艺 | 第38-39页 |
·贴剂控制指标的选择 | 第39页 |
·氟比洛芬贴处方筛选 | 第39-47页 |
·体外经离体大鼠全皮通透性考察 | 第47-48页 |
3 讨论 | 第48-49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氟比洛芬单乙醇胺复合物贴剂的质量研究 | 第50-57页 |
1 仪器和试药 | 第50页 |
·仪器 | 第50页 |
·试药 | 第50页 |
2 方法和结果 | 第50-56页 |
·贴剂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第50-54页 |
·含量测定结果 | 第54页 |
·贴剂体外释放度考察 | 第54-56页 |
3 讨论 | 第56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氟比洛芬单乙醇胺复合物贴剂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 第57-62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57页 |
·试药 | 第57页 |
·实验动物 | 第57页 |
·其他试剂 | 第57页 |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2 小鼠给药剂量设置依据 | 第57-58页 |
3 试验方法和结果 | 第58-61页 |
·给药途径 | 第58页 |
·统计方法 | 第58页 |
·抗炎作用-氟比洛芬单乙醇胺复合物贴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 第58-59页 |
·镇痛作用 | 第59-61页 |
4 小结 | 第61页 |
·抗炎作用 | 第61页 |
·镇痛作用 | 第61页 |
5 结论 | 第61-62页 |
全文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