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超分子化学简介 | 第12-13页 |
·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简介 | 第13-16页 |
·环糊精的结构 | 第13-14页 |
·环糊精的包合作用 | 第14-15页 |
·环糊精的修饰 | 第15页 |
·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的应用 | 第15-16页 |
·蒽醌 | 第16-19页 |
·蒽醌类化合物简介 | 第16-17页 |
·蒽醌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蒽醌类化合物作为发光探针的应用 | 第18-19页 |
·立题思想、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9-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30页 |
第二章 1,4-二羟基蒽醌-环糊精超分子荧光探针测定铜 | 第30-46页 |
·引言 | 第30页 |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3页 |
·1,4-DHAQ的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 | 第32-33页 |
·1,4-二羟基蒽醌与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 | 第33-34页 |
·1,4-二羟基蒽醌-β-环糊精超分子体系与Cu~(2+)的作用 | 第34-40页 |
·猝灭作用机理 | 第40-43页 |
·结论 | 第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第三章 1,8-二羟基蒽醌-环糊精超分子变色荧光探针测定铜 | 第46-64页 |
·引言 | 第46-47页 |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实际样品测定 | 第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8页 |
·1,8-DHAQ的光谱性质及pH的影响 | 第48-49页 |
·1,8-DHAQ-β-CD包合体系对Cu~(2+)的识别作用 | 第49-54页 |
·识别作用机理 | 第54-58页 |
·样品分析 | 第58页 |
·结论 | 第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第四章 1,8-二羟基蒽醌-羟丙基-B-环糊精超分子荧光探针测定VB_(12) | 第64-74页 |
·引言 | 第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64-65页 |
·实验方法 | 第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0页 |
·1,8-DHAQ-HP-β-CD超分子体系和VB_(12)的相互作用 | 第65-66页 |
·1,8-DHAQ的浓度选择 | 第66页 |
·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的选择 | 第66-68页 |
·pH值的影响 | 第68页 |
·VB_(12)的分析特性 | 第68-69页 |
·干扰实验 | 第69-70页 |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70页 |
·结论 | 第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