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8页 |
·荧光探针 | 第14-15页 |
·荧光探针的设计原理 | 第15-19页 |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 | 第15-17页 |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 | 第17-18页 |
·激基缔合物(Excimer) | 第18-19页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 第19页 |
·量子点荧光探针 | 第19-25页 |
·量子点的发光机制 | 第20-21页 |
·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所具有的优势 | 第21页 |
·量子点在分析化学方面的应用 | 第21-25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8页 |
第二章 MSA-CdSe-QDs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能研究 | 第38-46页 |
·引言 | 第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试剂 | 第38页 |
·仪器和仪器条件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3页 |
·CdSe QDs相转移前后的荧光照片 | 第40页 |
·MSA-CdSe-QDs的结构表征 | 第40-42页 |
·合成量子点的光学性能研究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第三章 MSA-CdSe-QDs荧光探针对金属离子的识别研究 | 第46-58页 |
·引言 | 第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6-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金属离子对MSA-CdSe-QDs荧光的影响 | 第47-48页 |
·测定条件的选择 | 第48-50页 |
·Cu~(2+)对量子点荧光的猝灭效应 | 第50-51页 |
·Cu~(2+)对量子点荧光的增强效应 | 第51-52页 |
·Cu~(2+)和Cd~(2+)的竞争作用 | 第52-54页 |
·机理探讨 | 第54-55页 |
·Cu~(2+)对量子点荧光猝灭的机理 | 第54-55页 |
·Cd~(2+)对量子点荧光增强的机理 | 第55页 |
·结论 | 第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第四章 7-硝基苯并-2-氧杂-1,3-二唑荧光探针检测VB_(12) | 第58-70页 |
·引言 | 第58页 |
·实验部分 | 第58-61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58-59页 |
·NBD-OH的合成 | 第59-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61-66页 |
·NBD-OH的荧光光谱和VB_(12)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61页 |
·VB_(12)对NBD-OH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荧光测定条件的优化 | 第62-63页 |
·分析特性 | 第63-64页 |
·干扰实验 | 第64-65页 |
·回收率实验 | 第65-66页 |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66页 |
·结论 | 第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第五章 樟脑醌敏化室温磷光猝灭法测定VB_(12) | 第70-82页 |
·引言 | 第70-71页 |
·实验部分 | 第71-72页 |
·试剂 | 第71页 |
·仪器 | 第71-72页 |
·实验方法 | 第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80页 |
·CQ的敏化室温磷光 | 第72-77页 |
·CQ敏化室温磷光法测定VB_(12) | 第77-80页 |
·结论 | 第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