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关天线阵列的空时编码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2页 |
| ·移动通信的发展 | 第8-10页 |
| ·发射分集 | 第10-11页 |
| ·空时编码技术和波束形成 | 第11-12页 |
| ·论文工作安排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MIMO 系统和空时编码技术 | 第14-26页 |
| ·MIMO 系统 | 第14-18页 |
| ·MIMO 系统的信道模型 | 第14-15页 |
| ·MIMO 系统的信道容量 | 第15-18页 |
| ·空时编码技术 | 第18-25页 |
| ·空时分组码 | 第18-22页 |
| ·空时格形码 | 第22-24页 |
| ·分层空时编码 | 第24页 |
| ·酉空时码和差分空时码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相关衰落信道下的空时编码的性能分析 | 第26-36页 |
| ·相关衰落的信道模型 | 第26-30页 |
| ·系统模型 | 第26-27页 |
| ·“单环”信道模型 | 第27-30页 |
| ·相关衰落信道下的误码率分析 | 第30-32页 |
| ·仿真结果 | 第32-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波束形成和空时编码 | 第36-52页 |
| ·引言 | 第36-37页 |
| ·空时分组码和特征波束形成 | 第37-43页 |
| ·系统模型 | 第37-38页 |
| ·基于统计注水原理的最优特征波束形成 | 第38-41页 |
| ·特征波束形成和正交空时分组码 | 第41-42页 |
| ·性能比较及仿真结果 | 第42-43页 |
| ·差分空时调制和特征波束形成 | 第43-50页 |
| ·差分空时编码结合特征波束形成 | 第43-46页 |
| ·性能分析和功率分配 | 第46-48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结束语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