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8页 |
| ·色素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 ·低氧研究文献综述 | 第23-30页 |
| ·长江口和长江口的低氧研究 | 第30-36页 |
|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38-70页 |
| ·样品采集 | 第38页 |
| ·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 第38-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CHAPTER 3.BULK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IN THE EAST CHINA SEA:TIDAL INFLUENCE AND BOTTOM TR ANSPORT | 第70-112页 |
| ·INTRODUCTION | 第70-72页 |
| ·SAMPLING AND ANALYTICAL METHODS | 第72-76页 |
| ·RESULTS | 第76-90页 |
| ·DISCUSSION | 第90-111页 |
| ·SUMMARY | 第111-112页 |
| 第四章 徐六泾色素月际观测 | 第112-12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2页 |
| ·研究区域 | 第112-113页 |
| ·基本实测结果 | 第113-114页 |
| ·徐六泾色素变化特点分析 | 第114-122页 |
| ·小结 | 第122-123页 |
| 第五章 长江口及毗邻东海区域水体中低氧的生物地化过程探讨 | 第123-15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3页 |
| ·研究区域及采样 | 第123-127页 |
| ·调查结果 | 第127-132页 |
| ·讨论 | 第132-152页 |
| ·小结 | 第152-154页 |
| 第六章 长江口现场有机物降解培养实验 | 第154-17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4-156页 |
| ·测定结果 | 第156-163页 |
| ·讨论 | 第163-169页 |
| ·小结 | 第169-171页 |
| 第七章 长江口季节性低氧环境下沉积物色素含量特征分析 | 第171-196页 |
| ·研究区域 | 第171-172页 |
| ·结果 | 第172-180页 |
| ·讨论 | 第180-195页 |
| ·小结 | 第195-196页 |
| 第八章 总结 | 第196-199页 |
| ·主要结论 | 第196-197页 |
| ·进步与不足 | 第197-198页 |
| ·结语 | 第198-199页 |
| 附录 | 第199-2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0-222页 |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222-223页 |
| 致谢 | 第2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