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背景下运动目标的协同检测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研究概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9-15页 |
| ·单源检测、融合检测与协同检测的分析与比较 | 第9-13页 |
| ·多源传感器间的图像配准 | 第13-14页 |
| ·单源传感器目标检测技术 | 第14-15页 |
| ·检测结果的自动评价 | 第15页 |
| ·检测结果的交互 | 第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论文安排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多源传感器协同检测系统 | 第19-25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协同检测系统的系统架构 | 第19-21页 |
| ·协同检测系统各模块功能 | 第21-23页 |
| ·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图像配准与目标定位 | 第25-33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图像配准 | 第25-29页 |
| ·特征提取 | 第27页 |
| ·特征匹配 | 第27-28页 |
| ·变换模型 | 第28-29页 |
| ·重采样与插值 | 第29页 |
| ·目标定位 | 第29-30页 |
| ·实验分析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图像预处理与单源传感器目标检测 | 第33-53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图像预处理 | 第33-36页 |
| ·空间(帧内)滤波 | 第34-35页 |
| ·时空(帧间)滤波 | 第35-36页 |
| ·常用单源传感器目标检测算法的简介与比较 | 第36-40页 |
| ·瞬时帧差法 | 第37-38页 |
| ·背景抑制法 | 第38-39页 |
| ·光流法 | 第39-40页 |
| ·原型算法选择 | 第40页 |
| ·可见光序列图像中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 第40-44页 |
| ·算法原理 | 第40页 |
| ·高阈值的获取 | 第40-41页 |
| ·低阈值的获取 | 第41-42页 |
| ·检测结果的后处理 | 第42页 |
| ·算法的具体步骤 | 第42-43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44页 |
| ·红外序列图像中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 第44-51页 |
| ·算法原理 | 第44-45页 |
| ·最大类间方差门限 | 第45-46页 |
| ·层间门限 | 第46-47页 |
| ·层内阈值 | 第47-48页 |
| ·算法步骤 | 第48页 |
| ·实验与分析 | 第48-51页 |
| ·小结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检测结果的自动评价 | 第53-61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评价因子的分析与选取 | 第53-56页 |
| ·目标面积检测惯性 | 第54-55页 |
| ·目标个数检测惯性 | 第55-56页 |
| ·目标邻域相似度 | 第56页 |
| ·灰色理论分析 | 第56-57页 |
|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检测结果综合评价 | 第57-59页 |
| ·实验与分析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基于评价结果及灰色关联的协同检测 | 第61-69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基于竞争策略的协同检测 | 第61-64页 |
| ·原理分析 | 第61-62页 |
| ·具体步骤 | 第62-63页 |
| ·实验结果 | 第63-64页 |
| ·基于竞争与协作的协同检测 | 第64-67页 |
| ·原理分析 | 第64-65页 |
| ·具体步骤 | 第65-66页 |
| ·实验结果 | 第66-67页 |
| ·小结 | 第67-69页 |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9-71页 |
| ·总结 | 第69-70页 |
| ·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5-76页 |
| 1、科研工作 | 第75页 |
| 2、发表论文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