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仁果类病虫害论文--梨病虫害论文

梨抗黑星病突变体离体筛选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6页
   ·梨黑星病研究进展第12-17页
     ·症状第12-13页
     ·病原菌第13页
     ·病原菌生理分化第13-14页
     ·发病规律第14-15页
       ·病原菌越冬及初侵染源第14页
       ·梨黑星病菌的侵染第14页
       ·病原菌的传播及病害流行规律第14-15页
     ·抗行遗传和抗病机制第15-16页
       ·抗性遗传第15-16页
       ·抗病机制第16页
     ·防治方法第16-17页
       ·抗性育种第16页
       ·农业防治第16-17页
       ·果实套袋第17页
       ·化学防治第17页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第17-25页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寄主选择活性第18-19页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第19-20页
       ·生物测定第19-20页
       ·物理及化学方法检测第20页
       ·生理生化方法检测第20页
     ·植物抗病生理的研究第20-22页
     ·真菌毒素的致病机理第22-23页
       ·毒素对细胞质膜的影响第22-23页
       ·毒素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影响第23页
       ·对寄主生理代谢的影响第23页
     ·植物病原菌毒素的应用第23-25页
       ·在植物病害化学防治上的应用第23-24页
       ·在真菌分类上的应用第24页
       ·在抗病育种上的应用第24页
       ·在品种抗性鉴定中的应用第24页
       ·毒素物质的利用及开发第24-25页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第25-31页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类型第25-26页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来源和产生机理第26-29页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分子水平上的变异第26-27页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细胞水平上的变异第27-29页
     ·组织培养诱导产生的变异第29-30页
       ·培养类型和生长调节物质第29页
       ·植株的基因型第29-30页
       ·离体培养时间第30页
       ·选择压第30页
     ·检测第30-31页
       ·形态检测第30页
       ·细胞遗传检测第30-31页
       ·次生代谢物含量和种类检测第31页
       ·分子检测第31页
   ·体细胞突变体筛选第31-34页
     ·抗病突变体的选择方法和步骤第31页
     ·毒素作为筛选因子的条件第31-32页
     ·毒素处理第32-33页
       ·选择剂第32页
       ·筛选材料的选择第32页
       ·筛选浓度第32-33页
     ·抗性鉴定第33页
     ·利用致病毒素筛选抗病突变体的成功实例第33页
     ·体细胞无性系突变体筛选的优点及不足第33-34页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34-36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36-42页
   ·材料第36-37页
     ·植物材料及菌株第36页
     ·试剂第36页
     ·仪器及设备第36页
     ·培养基及其制备第36-37页
   ·方法第37-42页
     ·砀山酥梨叶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第37-38页
       ·砀山酥梨无菌苗的培养第37页
       ·叶片再生操作第37页
       ·培养基对叶片再生的影响第37页
       ·IBA 对叶片再生的影响第37页
       ·细胞分裂素对叶片再生的影响第37页
       ·碳源对叶片再生影响第37-38页
       ·琼脂用量对叶片再生的影响第38页
       ·暗培养时间对叶片再生的影响第38页
     ·梨黑星病菌产毒条件及毒素毒性检测第38-39页
       ·粗毒素提取第38页
       ·毒素毒性生物检测第38页
       ·不同培养基对病原菌产毒的影响第38-39页
       ·不同温度对病原菌产毒的影响第39页
       ·不同光照对病原菌产毒的影响第39页
       ·不同震荡培养方式对病原菌产毒的影响第39页
       ·不同pH 值对病原菌产毒的影响第39页
     ·梨黑星菌粗毒素对不同抗性梨品种的生理效应研究第39-40页
       ·梨黑星菌粗毒素的提取第39页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第39页
       ·苯丙氨酸氨解酶(PAL)活性的测定第39-40页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第40页
       ·细胞膜相对透性的测定第40页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第40页
     ·砀山酥梨抗病突变体的筛选与初步鉴定第40-42页
       ·梨黑星菌粗毒素对砀山酥梨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第40页
       ·抗性细胞系的筛选第40-41页
       ·存活细胞系的植株再生第41页
       ·抗性细胞系再生植株初步鉴定第41-42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42-54页
   ·砀山酥梨叶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第42-45页
     ·叶片不定芽再生第42页
     ·细胞分裂素对叶片再生的影响第42页
     ·IBA 对叶片再生的影响第42-43页
     ·基本培养基对叶片再生的影响第43页
     ·碳源对叶片再生的影响第43-44页
     ·琼脂对叶片再生的影响第44页
     ·暗培养对叶片再生的影响第44页
     ·不定芽的生长和生根第44-45页
   ·梨黑星病菌产毒条件及毒素毒性检测第45-49页
     ·不同培养基对菌株产生毒素毒性的影响第45-46页
     ·不同温度对菌株产生毒素毒性的影响第46页
     ·不同光照对菌株产生毒素毒性的影响第46-47页
     ·不同震荡培养方式对菌株产生毒素毒性的影响第47-48页
     ·不同pH 值对菌株产生毒素毒性的影响第48-49页
   ·梨黑星菌粗毒素对不同抗性梨品种的生理效应研究第49-51页
     ·毒素接种对梨叶片中 POD 的活性影响第49-50页
     ·毒素接种对梨叶片中 PAL 的活性影响第50页
     ·毒素接种对梨叶片中MDA含量的影响第50页
     ·毒素接种对梨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影响第50页
     ·毒素接种对梨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第50-51页
   ·砀山酥梨抗病突变体的筛选与初步鉴定第51-54页
     ·梨黑星菌粗毒素对砀山酥梨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第51-52页
     ·抗性细胞系的筛选第52-53页
     ·抗性细胞系再生植株初步鉴定第53-54页
第四章 讨论第54-58页
   ·砀山酥梨叶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第54-55页
   ·梨黑星病菌产毒条件及毒素毒性检测第55页
   ·梨黑星菌粗毒素对不同抗性梨品种的生理效应研究第55-56页
   ·砀山酥梨抗病突变体的筛选与初步鉴定第56-58页
第五章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6页
附录第66-69页
英文缩写词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作者简介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汉前期的经学思想及其政治实践
下一篇:TiO2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