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东汉前期的经学思想和政治互动 | 第10-30页 |
一 东汉前期的《五经》学术研究 | 第10-18页 |
二 东汉前期的政治务实主义 | 第18-19页 |
三 诸侯王外戚问题和东汉前期的君臣之大伦 | 第19-23页 |
四 “天子礼”的实践和礼学学术研究 | 第23-26页 |
五 民族关系问题 | 第26-30页 |
第二章 帝王的谶纬信仰和汉代经学的调适 | 第30-51页 |
一 东汉前期帝王的谶纬信仰 | 第30-39页 |
1 光武帝刘秀的谶纬信仰 | 第30-37页 |
2 明帝章帝的谶纬信仰 | 第37-39页 |
二 帝王的谶纬信仰和经学研究群体的分化 | 第39-42页 |
三 东汉前期帝王谶纬信仰的原因分析 | 第42-49页 |
1 谶纬中的圣王世系和政治正统思想 | 第42-44页 |
2 谶纬之学最能论证东汉前期的统治术 | 第44-47页 |
3 以天人感应为基础的灾异政治为学者和统治者共同信仰 | 第47-49页 |
四 帝王谶纬信仰的影响 | 第49-51页 |
(一) 学术研究方面 | 第49-50页 |
(二) 政治方面 | 第50-51页 |
第三章 《白虎通义》与经学社会化 | 第51-70页 |
一 《白虎通义》产生的学术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 第51-54页 |
二 《白虎通义》与统一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的确立 | 第54-59页 |
三 《白虎通义》与经学社会化 | 第59-66页 |
(一)白虎会议之前的社会道德生活 | 第59-61页 |
(二)《白虎通义》与东汉经学社会化 | 第61-66页 |
四《白虎通义》确立的统一的经学道德价值观向民间社会下移或传播的可能方 式: | 第66-70页 |
(一)官学和私学的方式 | 第67-68页 |
(二)循吏和经学思想观念的传播 | 第68-69页 |
(三)官方的赏赐和褒奖 | 第69页 |
(四)世家大族对统一经义的传播 | 第69-70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后记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