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城市滨水区界面整合设计研究--以天津市塘沽区海河沿岸公园改造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18页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进程第12-14页
     ·国外研究的现状与进程第12-13页
     ·国内研究的现状与进程第13-14页
   ·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第14-16页
     ·城市滨水区(Waterfront)第14页
     ·界面第14页
     ·整合第14-15页
     ·景观第15-16页
   ·课题研究的范围及方法第16-18页
第2章 城市滨水区界面的认知第18-40页
   ·城市滨水区界面的演变特征第18-20页
     ·形象特征第18页
     ·社会功能特征第18-20页
   ·城市滨水区界面的设计层次第20-22页
     ·形式层面第20页
     ·意象层面第20-22页
     ·意义层面第22页
   ·城市滨水区界面的组成要素第22-24页
     ·宏观层面的组成要素第23页
     ·中观层面的组成要素第23-24页
     ·微观层面的组成要素第24页
   ·城市滨水区界面设计的分析评价第24-32页
     ·城市滨水区界面分析评价的主要方法第24-30页
     ·城市滨水区界面的评价标准第30-32页
   ·城市滨水区界面的控制要素第32-40页
     ·城市滨水区景观界面的视觉艺术控制要素第32-34页
     ·城市滨水区景观界面的视觉设计要素第34-40页
第3章 城市滨水区界面整合设计的原则第40-48页
   ·整体性原则第40-41页
   ·连续性原则第41-43页
   ·开放性原则第43-44页
   ·可识别性原则第44-48页
第4章 城市滨水区界面整合设计的方法探讨第48-63页
   ·城市滨水区界面形态立体化的整合设计第48-53页
     ·城市景观立体化的概念与城市滨水立体公园第48-49页
     ·城市滨水立体公园功能特征第49-52页
     ·城市滨水地景标志,地域形象的形成第52-53页
   ·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系统与界面的整合设计第53-60页
     ·宏观的城市滨水区界面与生态景观模式的整合第54-55页
     ·微观的水岸界面与生态景观营造的整合第55-60页
   ·城市滨水区景观界面与城市文脉的整合设计第60-63页
     ·基于城市文脉基础之上的滨水区界面整合要素第60-61页
     ·整合的方法手段第61-63页
第5章 城市滨水区建筑与景观界面整合工程实例第63-95页
   ·概况综述第63-70页
     ·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第63-65页
     ·项目建设目标第65-66页
     ·建设内容和规模第66-70页
   ·规划、建筑、景观设计第70-83页
     ·整体意象和设计构思第70-71页
     ·总体规划设计第71-72页
     ·景观建筑设计第72-78页
     ·交通游览路线第78-81页
     ·多种景观界的运用第81-83页
   ·滨水景观与建筑界面的整合第83-93页
     ·景观与建筑日益密切的关系第83-84页
     ·标志性构筑物的整合第84-85页
     ·建筑界面与滨水景观的整合第85-88页
     ·滨水区防洪设施的建筑及景观界面化处理第88-91页
     ·亲水平台界面的处理第91-93页
   ·小结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8页
致谢第98-99页
个人简历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在J2ME设备上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数学语言解读能力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