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1页 |
| 第2章 实验研究 | 第11-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11-12页 |
| ·动物 | 第11-12页 |
| ·病毒株 | 第12页 |
| ·细胞株 | 第12页 |
| ·药品试剂 | 第12页 |
| ·器材 | 第12页 |
| ·实验方法 | 第12-18页 |
| ·芪众颗粒含药血清的制备 | 第12-13页 |
| ·大鼠机体免疫指标(包括IL-2和IFN-r)的测定 | 第13-17页 |
| ·芪众颗粒体外抗流感病毒实验 | 第17-18页 |
| ·讨论 | 第18-24页 |
| ·实验结果讨论 | 第18-19页 |
| ·实验方法的选择 | 第19-22页 |
| ·免疫学指标的选择 | 第22-23页 |
| ·抗病毒作用 | 第23-24页 |
| 第3章 临床研究 | 第24-42页 |
| ·一般资料 | 第24-26页 |
| ·临床分组 | 第24页 |
| ·均衡性检验 | 第24-26页 |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6-27页 |
|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第26页 |
| ·流调的择时依据 | 第26页 |
| ·入选人群 | 第26-27页 |
| ·排除标准 | 第27页 |
| ·纳入标准 | 第2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 ·治疗方法 | 第27页 |
| ·观测指标 | 第27-28页 |
| ·观察、记录结果 | 第28页 |
| ·总体疗效评价 | 第28页 |
| ·统计方法 | 第28-30页 |
| ·结果 | 第30-34页 |
| ·疗效性指标检测结果(IL-2及IFN-r) | 第30-31页 |
| ·症状疗效指标观察结果 | 第31-33页 |
| ·两组药物总体疗效比较 | 第33-34页 |
| ·安全性评价 | 第34页 |
| ·讨论 | 第34-42页 |
|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34-37页 |
| ·治法及方药讨论 | 第37-40页 |
| ·总结 | 第40-42页 |
| 第4章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附录一: 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研究述略 | 第48-53页 |
| 附录二: 从提高免疫和抗病毒两方面来探讨芪众颗粒预防流行性感冒的作用机理 | 第53-62页 |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