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白居易新乐府诗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1页
一、乐府的发展沿革及"新乐府"概念的提出第11-17页
 (一) 乐府的发展沿革第11-13页
  1. 乐府的起源第11-12页
  2. 乐府的发展演变第12-13页
 (二) "新乐府"的提出及界定第13-15页
 (三) 白居易的新乐府第15-17页
二、白居易新乐府诗形成的原因第17-27页
 (一) 社会原因第17-18页
 (二) 文体沿革第18-20页
 (三) 个人经历第20-22页
 (四) 儒家思想的影响第22-23页
 (五) 其他诗人创作的影响第23-27页
  1. 元稹与白居易互酬诗作,共倡新乐府第23-24页
  2. 张、王与白居易唱和对新乐府诗的推动第24-25页
  3. 刘禹锡的诗文创作对新乐府诗的影响第25-27页
三、白居易新乐府诗"浅切知行"的个性特征第27-41页
 (一) 浅显通俗第27-31页
  1. 内容上,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第27-29页
  2. 形式上,三三七句式,易入乐,易流传第29-30页
  3. 标题上,二三字为题,因事自立第30-31页
 (二) 切中时政第31-36页
  1. 多讽少颂第32-34页
  2. 直刺上政第34-36页
 (三) 上知朝廷,下知生民第36-39页
 (四) 践诗于行第39-41页
四、白居易新乐府之得失第41-47页
 (一) 白居易新乐府之得第41-45页
  1. 继承了《诗经》"兴观群怨"的功能第41-43页
  2. 极大地发挥了诗歌"惟歌生民病"的政治功用第43-45页
 (二) 白居易新乐府之失第45-47页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第51-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公安专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内容、原则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