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海明禅师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7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第二章 破山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破山所处的时代 | 第10-13页 |
一、全国形势 | 第10-12页 |
二、禅宗状况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破山海明生平事迹 | 第13-18页 |
一、初入佛门 | 第13-14页 |
二、游学参方 | 第14-15页 |
三、回蜀传法 | 第15-17页 |
四、创宗立派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破山海明禅学思想 | 第18-30页 |
第一节 破山海明著作、师承介绍 | 第18-20页 |
一、著作介绍 | 第18-19页 |
二、师承关系介绍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破山海明的禅学思想 | 第20-25页 |
一、心性论 | 第20-21页 |
二、禅、教、净、戒 | 第21-24页 |
三、僧才思想 | 第24页 |
四、三教合一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破山的参学方法 | 第25-30页 |
一、下工夫 | 第25-26页 |
二、三心、三善 | 第26页 |
三、参、学、行 | 第26-27页 |
四、以参生死为要 | 第27页 |
五、参话头 | 第27-28页 |
六、发疑情 | 第28-29页 |
七、自参与拜师的关系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破山海明的影响与地位 | 第30-35页 |
第一节 破山海明的影响 | 第30-32页 |
一、破山当时的号召力 | 第30页 |
二、破山传法受众面之广 | 第30-31页 |
三、破山的收徒创派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破山海明的地位 | 第32-35页 |
一、明末禅宗的重要人物 | 第32-33页 |
二、四川禅宗史上有巨大影响的人物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附录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