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下P2P的资源定位和获取模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图索引 | 第11-12页 |
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动机 | 第13-14页 |
·相关技术 | 第14-20页 |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内容组织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已有模型的比较分析 | 第23-30页 |
·洪泛模型 | 第23-24页 |
·动态索引(Dynamic Index) | 第24-25页 |
·PReCinCt | 第25-26页 |
·CADRE | 第26-27页 |
·WMP2P | 第27-28页 |
·LAMP | 第28页 |
·比较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新模型整体方案设计与分析 | 第30-41页 |
·整体框架 | 第30-31页 |
·资源模块 | 第31-33页 |
·Hash转换模块 | 第33页 |
·区域管理模块 | 第33-38页 |
·节点发现和节点通信模块 | 第38页 |
·位置管理模块 | 第38-40页 |
·文件选择模块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新模型主要流程设计 | 第41-49页 |
·普通节点处理流程的设计 | 第41-43页 |
·超节点处理流程的设计 | 第43-44页 |
·重要数据结构的设计 | 第44-45页 |
·通信协议的设计 | 第45-49页 |
第五章 新模型的验证和评估 | 第49-57页 |
·模拟环境 | 第49-50页 |
·有无超节点时定位时延比较 | 第50-52页 |
·有无超节点时命中个数比较 | 第52-53页 |
·节点分布不均匀时命中时延比较 | 第53-54页 |
·节点分布不均匀时命中个数比较 | 第54-55页 |
·节点间传输成功率的比较 | 第55-57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7-59页 |
·全文总结 | 第57页 |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