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前言 | 第6-10页 |
| ·选题依据 | 第6-7页 |
| ·国内外体育人才交流的文献综述 | 第7-10页 |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0-14页 |
|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14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0页 |
| ·访谈法 | 第10-13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13页 |
| ·运用经济模型来分析讨论 | 第13-14页 |
| 3. 我国乒乓球教练员援外的分析 | 第14-37页 |
| ·我国乒乓球教练员援外的发展历程 | 第14-22页 |
| ·我国乒乓球教练员援外的产生 | 第14-16页 |
| ·文革前我国乒乓球教练员援外的发展 | 第16-17页 |
| ·文革时期我国乒乓球教练员援外的发展 | 第17-18页 |
| ·文革后期70 年代我国乒乓球教练员援外工作的发展 | 第18-19页 |
|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乒乓球教练员援外工作的发展 | 第19-21页 |
| ·20 世纪90 年代至今我国乒乓球教练员援外的发展 | 第21-22页 |
| ·我国乒乓球教练员援外的特点 | 第22页 |
| ·中国乒乓球教练员援外的总体状况 | 第22-28页 |
| ·各时期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22-24页 |
| ·教练员援外的渠道 | 第24-25页 |
| ·援外教练员培训问题 | 第25-27页 |
| ·援外教练员的类型 | 第27页 |
| ·援外教练员的待遇状况及其节余资金的分配 | 第27-28页 |
| ·影响我国乒乓球教练员援外的因素 | 第28页 |
| ·我国乒乓球教练员援外的成果 | 第28-30页 |
| ·促进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 第28-29页 |
| ·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 第29-30页 |
| ·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 第30页 |
| ·我国乒乓球教练员援外的意义 | 第30-37页 |
| ·援外的政治意义 | 第30-32页 |
| ·援外的经济意义 | 第32-34页 |
| ·体育外交的优越性 | 第34-35页 |
| ·乒乓球教练员援外传播中国文化 | 第35-37页 |
| 4. 我国现有援外制度的分析及其建议 | 第37-44页 |
| ·外派教练员多头派遣的渠道 | 第37页 |
| ·援外教练员培训问题 | 第37页 |
| ·处理好“鼓励援外”和建立对援外教练员的监督机制 | 第37-38页 |
| ·基于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乒乓球援外交流活动的分析 | 第38-43页 |
| ·生产要素流动模型 | 第38-40页 |
| ·对模型的一些解释 | 第40-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4-46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建议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附件一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