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页 |
·中国普通小麦种质资源现状 | 第13-16页 |
·种质资源保存现状 | 第13-14页 |
·我国小麦生态区划 | 第14-16页 |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种质资源现状 | 第16页 |
·小麦遗传资源多样性研究 | 第16-25页 |
·表型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7页 |
·生化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7-18页 |
·DNA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8-25页 |
·醇溶蛋白SSR分析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 第25-30页 |
·醇溶蛋白的遗传控制及其利用 | 第26-27页 |
·SSR技术及其应用 | 第27-30页 |
·小麦地方品种相关研究概述 | 第30-31页 |
·试验方法与路线 | 第31页 |
·试验目的和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3-46页 |
·试验材料 | 第33-39页 |
·醇溶蛋白试验方法 | 第39-41页 |
·取样 | 第39页 |
·电泳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醇溶蛋白谱带的命名 | 第40页 |
·醇溶蛋白指纹图谱数据库的建立 | 第40-41页 |
·统计分析 | 第41页 |
·SSR试验方法 | 第41-46页 |
·取样 | 第41页 |
·DNA的酚-氯仿提取法 | 第41-42页 |
·SSR实验方法 | 第42-45页 |
·SSR数据统计、分析 | 第45-4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6-64页 |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内和品种间醇溶蛋白分析 | 第46-56页 |
·小麦地方品种内醇溶蛋白多态性分析 | 第46-49页 |
·品种内遗传距离(GD)与遗传多样性指数 | 第49-52页 |
·不同生态区、蛋白谱带区之间地方品种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52-53页 |
·根据醇溶蛋白谱带类型聚类分析 | 第53-56页 |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间SSR分析 | 第56-59页 |
·SSR标记的多态性 | 第56-57页 |
·基于SSR分析的地方品种间遗传关系 | 第57-59页 |
·不同生态区地方品种SSR标记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59页 |
·醇溶蛋白标记、SSR标记综合比较分析 | 第59-64页 |
·各指数比较 | 第59-60页 |
·聚类图比较 | 第60页 |
·SSR位点数目与醇溶蛋白带型变异数目比较 | 第60-64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64-66页 |
·讨论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