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2页 |
| ·钕元素 | 第7页 |
| ·钕同位素的测量方法 | 第7-8页 |
| ·钕元素在核工业中的应用 | 第8页 |
| ·燃耗测量 | 第8-11页 |
| ·本研究工作的意义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及其在核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 第12-18页 |
| ·前言 | 第12-13页 |
|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原理 | 第13-17页 |
| ·等离子体的形成 | 第13-14页 |
| ·六极杆碰撞池 | 第14-15页 |
| ·离子透镜区 | 第15-16页 |
| ·质量分析器 | 第16页 |
| ·离子探测系统 | 第16-17页 |
| ·应用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 第18-30页 |
| ·前言 | 第18-19页 |
| ·同位素稀释质谱技术 | 第19-24页 |
|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基本原理 | 第19-22页 |
| ·最佳稀释比 | 第22-23页 |
| ·灵敏度 | 第23-24页 |
| ·质谱干扰的校正 | 第24-26页 |
| ·同量异位素的干扰 | 第24-25页 |
| ·基体干扰的消除 | 第25-26页 |
| ·其他因素 | 第26页 |
| ·系统偏差的校正方法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 ·实验程序 | 第27-28页 |
| ·稀释剂的选择 | 第28-29页 |
| ·性能评价与核领域的应用 | 第29-30页 |
| ·优点 | 第29页 |
| ·缺点 | 第29页 |
|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在核领域的应用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实验部分 | 第30-48页 |
| ·天然钕样品的处理 | 第30-32页 |
|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 ·天然钕样品的称重 | 第30-31页 |
| ·天然钕样品的处理与配制 | 第31-32页 |
| ·接收器的选排 | 第32-33页 |
| ·测量条件的研究 | 第33-41页 |
| ·射频(RF)入射功率 | 第34-35页 |
| ·炬管轴向位置 | 第35页 |
| ·雾化气流速 | 第35-36页 |
| ·碰撞气体流速 | 第36-37页 |
| ·离子透镜锥电压 | 第37-38页 |
| ·样品浓度对测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 ·数据采集时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测量次数与测量时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 ·稀释剂的标定 | 第41-44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1页 |
| ·最佳稀释比的确定 | 第41-42页 |
| ·检验质谱仪器的稳定性 | 第42页 |
| ·稀释剂标定结果 | 第42-44页 |
| ·校正系数的计算 | 第44-45页 |
| ·样品中~(148)Nd的测量 | 第45-48页 |
| ·本底的扣除 | 第45页 |
| ·稀释剂与样品最佳稀释比的确定 | 第45-47页 |
| ·测量结果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不确定度分析 | 第48-56页 |
| ·不确定公式的推导 | 第48-50页 |
| ·稀释剂的不确定度 | 第50-54页 |
| ·天然钕配制过程中的不确定度 | 第51-52页 |
| ·校正系数K不确定度 | 第52页 |
| ·同位素丰度比不确定度 | 第52-54页 |
| ·稀释剂稀释产生的不确定度 | 第54页 |
| ·样品浓度的不确定度 | 第54-55页 |
| ·~(148)Nd浓度的不确定度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