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国特色功能型城市的现状 | 第1-25页 |
第一节 东部大都市群的崛起 | 第10-13页 |
一、大都市群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 第10页 |
二、长江三角洲 | 第10-11页 |
三、珠江三角洲 | 第11-12页 |
四、京津塘地区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东部地区特色功能型城市的凸显 | 第13-19页 |
一、北京—中关村新产业区 | 第13-15页 |
二、青岛—从品牌经济到品牌城市 | 第15-16页 |
三、上海—超前的发展战略和开放的经济环境 | 第16-17页 |
四、温州—民营经济 | 第17-18页 |
五、苏州—外向型经济 | 第18页 |
六、深圳—产业结构演替 | 第18-19页 |
第三节 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功能型城市的战略选择 | 第19-25页 |
一、西部地区特色功能型城市的发展阶段 | 第20页 |
二、西部地区城市化滞后的现状 | 第20-22页 |
三、影响和制约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 第22-23页 |
四、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功能型城市的战略选择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特色功能型城市的国际考量 | 第25-37页 |
第一节 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中功能型城市的发展 | 第25-32页 |
一、特色功能型城市的国际概况 | 第25页 |
二、法国特色城市—里昂 | 第25-27页 |
三、美国西海岸的明珠—天使之城洛杉矶 | 第27-28页 |
四、“博览会城”—汉诺威 | 第28-30页 |
五、花园城市—新加坡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特色城市的开发 | 第32-37页 |
一、巴西—从里约热内卢到巴西利亚 | 第33-35页 |
二、东方商业城—加尔各答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西部地区特色功能型城市战略 | 第37-49页 |
第一节 特色功能型城市的理论探析 | 第37-43页 |
一、特色功能型城市概述 | 第37-39页 |
二、特色功能型城市的成因与发展趋势 | 第39-43页 |
第二节 在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功能型城市的意义 | 第43-49页 |
一、西部大开发应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 第43-46页 |
二、发挥西部特色功能型城市作用 | 第46-49页 |
第四章 我国西部特色功能型城市的基本构架 | 第49-65页 |
第一节 我国西部城市的结构与特点 | 第49-55页 |
一、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49-50页 |
二、我国西部发展特色功能型城市的战略优势 | 第50-55页 |
第二节 我国西部部分特色功能型城市 | 第55-65页 |
一、文化城市—西安 | 第55-56页 |
二、国际旅游城市—昆明 | 第56-60页 |
三、边境贸易城市—霍尔果斯 | 第60-62页 |
四、生态城市—银川 | 第62-65页 |
第五章 我国西部特色功能型城市战略展望 | 第65-71页 |
第一节 把握机遇正确认识优劣势在发展中积极寻求对策 | 第65-67页 |
一、抓住机遇,推进西部特色功能型城市战略 | 第65-66页 |
二、认清优势,合理定位城市发展战略 | 第66-67页 |
三、优化结构,逐步实现城市产业创新 | 第67页 |
第二节 迎接挑战以特色功能型城市战略带动西部经济的全面振兴 | 第67-71页 |
一、以人才战略引领西部地区特色城市的发展 | 第68页 |
二、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带动西部地区特色城市的发展 | 第68-69页 |
三、重点发展大中型城市,全面推进西部地区特色功能型城市战略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后记 | 第74-75页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