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 第1-21页 |
| ·自然老化现象及抗氧剂 | 第8页 |
| ·氧化老化反应机理 | 第8-9页 |
|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 第9-13页 |
| ·自由基链终止机理 | 第10-12页 |
| ·过氧化物分解机理 | 第12页 |
| ·降低金属离子的活性 | 第12-13页 |
| ·抗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3-14页 |
| ·协同效应 | 第13页 |
| ·对抗效应 | 第13-14页 |
| ·抗氧剂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抗氧剂的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 ·酚类抗氧剂 | 第15-16页 |
| ·磷类抗氧剂 | 第16页 |
| ·复合型抗氧剂 | 第16-17页 |
| ·天然抗氧剂 | 第17页 |
| ·抗氧剂性能的评价方法 | 第17页 |
| ·酯交换反应概述 | 第17-18页 |
| ·酯交换反应催化剂作用机理 | 第18-19页 |
| ·甲醇钠催化反应机理 | 第18页 |
| ·有机锡催化反应机理 | 第18-19页 |
| ·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实验部分 | 第21-27页 |
| ·实验原料 | 第21-22页 |
| ·实验设备 | 第22页 |
| ·抗氧剂的合成 | 第22-24页 |
| ·抗氧剂A 的合成 | 第22-23页 |
| ·抗氧剂B 的合成 | 第23-24页 |
| ·抗氧剂的结构表征 | 第24页 |
| ·熔点 | 第24页 |
| ·红外光谱 | 第24页 |
| ·元素分析 | 第24页 |
| ·抗氧化性能测试 | 第24-27页 |
| ·抗氧剂A 在PVC 树脂塑化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 | 第24-25页 |
| ·抗氧剂A 在HDPE5000S 中的抗氧化性能 | 第25-26页 |
| ·抗氧剂B 应用于PP 树脂中的抗氧化性能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7-50页 |
| ·抗氧剂A 的合成 | 第27-33页 |
| ·催化剂的筛选 | 第27页 |
| ·反应溶剂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溶剂用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29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 ·物料配比的影响 | 第31页 |
| ·产品提纯 | 第31-32页 |
| ·合成工艺条件优化 | 第32-33页 |
| ·抗氧剂B 的合成研究 | 第33-36页 |
| ·催化剂的筛选 | 第33-34页 |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34页 |
| ·反应溶剂的选择 | 第34页 |
| ·溶剂用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合成条件优化及其对反应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抗氧剂A 的结构表征 | 第36-38页 |
| ·熔点 | 第36-37页 |
| ·红外光谱 | 第37-38页 |
| ·元素分析 | 第38页 |
| ·抗氧剂B 的结构表征 | 第38-39页 |
| ·红外光谱 | 第38-39页 |
| ·熔点 | 第39页 |
| ·元素分析 | 第39页 |
| ·抗氧剂A 对PVC 树脂的热稳定作用 | 第39-41页 |
| ·实验配方的确定 | 第39-40页 |
| ·抗氧剂添加前后PVC 体系的HARRKE 扭矩曲线分析 | 第40-41页 |
| ·抗氧剂A 的添加量对PVC 加工稳定性的影响 | 第41页 |
| ·抗氧剂A 对HDPE5000S树脂的抗氧化性能 | 第41-45页 |
| ·实验配方的确定 | 第41-42页 |
| ·氧化诱导期 | 第42-43页 |
| ·对树脂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对树脂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抗氧剂B 对PP 树脂的抗氧化性能 | 第45-50页 |
| ·实验基础配方的确定 | 第45-46页 |
| ·氧化诱导期 | 第46-47页 |
| ·对树脂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对树脂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附录A 氧化诱导期测试方法 | 第52-53页 |
| 附录B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测试方法 | 第53-55页 |
| 附录C 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61-69页 |